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10个有关【阿德里安堡】的内容,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问题1:阿德里安堡之战以罗马帝国惨败而告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坑死了君王?

阿德里安堡之战最后是罗马帝国惨败,之前人们以为是罗马帝国在骑兵上处于劣势,所以才惨败的。但经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当时罗马帝国其实是优势的一方,而罗马人却不尊重战争,没有敬畏精神出去浪才导致了被哥特人找到了机会,从而一战破之。

我们都知道罗马帝国是以强大的步兵闻名与世界,而在当时的罗马帝国中,每一个军团中只有300名骑兵,但他们的步兵却达到了4800名。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骑兵罗马帝国并没有太过在意。但是随着萨珊波斯等敌人的崛起,罗马帝国也开始注重了自己骑兵的发展,骑兵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其作战地位也不次于步兵。

骑兵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的同时,工资相比于步兵要更多,升官也更快。也正是这样的优厚待遇,使骑兵有了一定的骄纵之心,不把长官的命令放在眼里。导致罗马皇帝在四处奔波救援之时,真正护驾在他身旁的骑兵队伍只有一个,而其他骑兵却从属虚构,根本没有履行到护卫军的职责。

并且罗马军队中大部分的骑兵是以外族人为主的,而这些外族人非常喜欢好勇斗狠。所以如果他们的统帅能够震慑他们,他们会非常的听话,而如果不能震慑他们的话,他们会显得桀骜不驯。而当时的罗马皇帝就没有这种威望,这也导致了在一场不可以出战的战役中,因为罗马帝国的援军还正在路上。而罗马帝国的骑兵已经对敌方发起了冲锋,被对手抓住破绽,一战击溃了。

因为骑兵的溃败导致了罗马皇帝被围困在城池当中,依托房屋正在顽强抵抗的时候,被活活烧死于城中。哥特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不过只是保住了自己的“移民权”,他们在之后的战争当中并没有取得太大的优势,因为罗马骑兵经过上一次的教训,也收敛了很多。

阿德里安堡之战以罗马帝国惨败而告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坑死了君王?

问题2:阿德里亚堡之战中,哪个罗马皇帝被烧死

瓦伦斯,全名弗拉维斯·埃弗利乌斯·瓦伦斯(328年-378年8月9日),罗马帝国东部皇帝(364年至378年在位)。

378年8月9日,他率领的罗马帝国精锐部队在哈德良堡战役(也称阿德里安堡战役)中被反叛的哥特人彻底击败,伤亡超过2/3。瓦伦斯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

问题3:古罗马军团的最后一战!阿德里安堡会战

公元378年8月9日的早晨6点,瓦伦斯皇帝和麾下的东罗马军队最后一次开拔。军队离开阿德里安堡后向北行军,行军持续了大约8个小时。在烈日炎炎的午后,瓦伦斯和身后的罗马军队终于来到了西哥特军队的车阵营地前。总数达到约3万人的西哥特军队中,几乎全部骑兵都随着其指挥官阿拉特亚斯(Alathues)、沙弗拉克斯(Saphrax)远离营地,坐镇营地的主将菲列德根(Fritigern)急忙召唤骑兵返还,同时组织步兵防御营地。

大约下午14:00至14:30时,东罗马军队开始了布阵。位于行军纵队前方的罗马骑兵,此时展开横队组成了掩护幕,他们在步兵左翼掩护着主力布阵,后者按照习惯组成前后两列,其中前列大部分是辅助军团,后列则以正规军团为主(尽管这两者的装备和素质并没有太多区别)。落在行军序列后头的另一半骑兵,正匆匆忙忙地离开道路,赶上来在原有骑兵的左侧布阵。这支军队包括了东罗马帝国直属的两支直卫军(Praesentalis)和皇帝御前的警卫骑兵(scholae)各一部,总数可能在15000至20000人之间,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骑兵。现在的局势如下:战场的右翼是东罗马以前后两线部署的步兵,他们的右侧有少数骑兵支持。而大部分骑兵则在步兵左面展开,依到达先后分为了左右两部。

为了争取骑兵返还的时间,菲列德根提出合谈的要求,于是信使在两军间往来,双方要求派出人质并为人质的具体人选扯皮,结果就在瓦伦斯处理合谈时,战斗突然拉开了帷幕。左侧骑兵右翼中的一群骑弓手突然涌出了战线,并在车阵前方开始射击,这些部队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警卫骑兵下属的禁卫具装骑射手队(Scutarii Sagittarii)。

按道理来说,这些骑射手应当如往常一样,以一击脱离的战术骚扰敌军,并充当大军的耳目,但不知为何,警卫骑射手队和同僚们陷入了肉搏战。格鲁森尼人(Greuthungi)和阿兰人的骑射手遭到了东罗马骑射手的攻击,或许作为一支精锐单位,警卫骑射手队认为自己具装化的装备,足以在近战中取得优势。但随着战斗进行,越来越多附近的西哥特部队卷入了战斗,罗马骑射手们发现局势失控了。

就当东罗马骑射手们狼狈不堪地脱离重组时,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阿拉特亚斯和沙弗拉克斯的骑兵主力,在一部分阿兰骑射手的伴随下到达了战场,他们猛烈地冲锋,一路追杀慌乱的东罗马骑兵。后退的骑兵们一头撞进了本方的战线,西哥特人顺势追来,将东罗马的骑兵右翼击败,并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追杀。

败退的东罗马骑兵试图获取自己主力的支持,匆忙间列阵的左翼骑兵随之发动反击,他们一度遏止了西哥特骑兵的进攻,并反而将后者赶回了车阵处。但是仅仅这样并不够,相当多的罗马骑兵和败退的禁卫骑射手队一起,彻底溃散而逃出了战场。仍在反冲击的罗马骑兵,以及步兵战线上靠左端的单位一起,冲向了车阵,却被菲列德根的步兵主力迎击。

结果,轮到罗马左翼的步骑混合部队寡不敌众了,他们被西哥特的步兵和骑兵击败,然后陷入了全面的混乱和溃散。仅剩的还有战斗意志的东罗马骑兵,绝望地试图维持战线,但阿兰人和西哥特人的骑兵还是一举冲破了阻碍,来到了罗马步兵战线(余下的中央和右翼)暴露的左侧缺口。

▲公元3世纪中后期的军团士兵(帝国末期的军团士兵,其装备和战法与其蛮族对手越来越相似,军团本身已成为蛮族组成的军队)

现在,余下的东罗马步兵退无可退了,体力枯竭、忍饥挨饿的他们正在陷入正面的步兵交战里。蛮族化成分严重的东罗马军队,和敌人一样在冲锋前发出战吼(war cry),然后以如雨的标枪为前奏,冲向西哥特步兵。激烈的战斗中,东罗马士兵逐渐被数量上占优的敌人所压倒,他们的长矛大多在战斗中折断,继而挥舞着长剑死战。而在他们的周围,敌军骑兵的侧后攻势如一阵阴云一般席卷而来,这使得士兵陷入了困惑,随后是战意的丧失。

在大部分步兵单位陷入崩溃的同时,步兵战线上仍有少数单位坚持作战,第一直卫军下属的两个宫廷禁卫军团,“禁卫长枪兵团”(Lanciarii Palatini)和“禁卫钉锤兵团”(Matiarii Palatini)的千余残兵在继续战斗。瓦伦斯逃亡这里避难的同时,试图召唤战线后的预备队来援,却没有得到回应。这两个军团遭到包围,并且战斗到了最后一人。瓦伦斯皇帝身中一箭,在残余士兵的拼死护卫下逃到了附近的一座屋子,西哥特士兵围困了那里,并将所有人烧死在其中。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问题4:阿德里安堡战役的战况

公元378年8月9日大约中午时分,瓦伦斯率部抵达阿德里安堡。罗马侦察兵在附近发现哥特兵营,并得知大部分哥特骑兵已外出搜集粮草。为了独享战果,瓦伦斯立即命令部队向哥特兵营进攻,而没有等待前来增援的西罗马皇帝格拉丁的军队。当时哥特兵营里留下的唯一主将菲列德根也立即派人前去召回领兵搜集粮草的统帅阿拉特亚斯和沙弗拉克斯。当两军激战犹酣之际,阿拉特亚斯和沙弗拉克斯率领哥特骑兵的主力抵达正在进行战斗的河谷旁的高地。哥特骑兵以良好的机动性能对罗马军队的左翼发动了袭击,整个罗马军队顿时乱作了一团。哥特骑兵先是击溃了罗马军队左翼的罗马骑兵,然后又席卷了罗马军队左翼的步兵,把他们压向罗马军队的中央,步兵受到挤压即无法展开作战队形,也无法施展手中的兵器。菲列德根也下令打开车阵出击,罗马军队溃败。瓦伦斯待在后备队中,被哥特人击退,其本人身负重伤,被抬到一个农家的茅屋。当晚,哥特人包围了茅屋并放了火,他们不知道烧死的竟是罗马帝国皇帝。罗马军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士兵阵亡,哥特方面伤亡人数不详,但应该相当轻微。

问题5:阿德里安堡战役的学术意义

此战,标志古代传统步兵方阵战术的没落,骑兵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力;机动战术和抗击骑兵冲击,已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课题。

问题6:蝴蝶效应:为什么国王和2只猴子打一架后不幸离世,25万人要因此丧生?

1963年,美国科学家爱德华提出一个名词:蝴蝶效应,他认为,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影响事物的发展,从而导致巨大的变动。事实上爱德华还真没有说错,一百年前就发生了一起著名蝴蝶效应,仅仅因为国王和两只猴子打了一架,25万生命因此消失。

1920年10月2日,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希腊的亚历山大一世国王,正如同往常一样,在早饭后,带着他的宠物狗,来到宫殿的御花园散步。

御花园的管家,种植了一片葡萄藤,还豢养了两只猴子当作宠物,平日猴子和人倒也相安无事,对此亚历山大并没有放到心上。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当国王走到葡萄藤附近,宠物狗突然对树上的猴子发出了一阵吠叫,这可不是友好的行为,树上的猴子当惯了地头蛇,可不知道你是国王的狗,立刻冲了上来,和宠物犬扭打在了一起。

在猴子的撕咬下,狗发出了一阵悲鸣,看到自己的爱犬受伤,亚历山大一世挥舞手杖加入了这一场战斗,试图将猴子赶走。然而另外一只猴子认为同伴受了欺负,也扑向了希腊国王。

混乱之中,亚历山大虽然驱赶走了猴子,然而他的手上,却狠狠的被猴子深深的咬了两口。很快,这两只猴子都被杀死,亚历山大对于自己的伤势也不以为意,只是简单的包扎,然而没过几天,国王却发起而来高烧,被医院诊断为伤口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当时并没有特效药,10月12日,国王已经奄奄一息,最终在25日一命呜呼。

年轻的23岁希腊国王,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因此希腊人只好将他的父亲,康斯坦丁一世送上了王位。

为何父亲会接替儿子的位置呢?原来康斯坦丁本就是希腊的国王,在他领导下,一战期间希腊加入协约国进行作战,康斯坦丁是一个十分好战的人,他一直想从宿敌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回希腊曾经失去的土地。即便是二战已经快要结束,康斯坦丁依然想要试图发起战争,这让国内的群众和英法等协约国都感到不满,最终在庞大的国内外压力下,康斯坦丁退位,将王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更加怀柔温和的亚历山大一世,自己则流亡瑞士。

亚历山大执政期间,和土耳其的关系有所缓和,也极力发展经济,英法等列强也愿意和这个新国王进行合作,并且主动帮助希腊在1920年8月,迫使奥斯曼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让出阿德里安堡、爱琴海诸岛在内的土地,这也是希腊独立以来最大的领土。

然而两个月后,亚历山大就已经死去,而他好战的父亲康斯坦丁,再次坐上了皇位。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因为战乱和国内矛盾,已经是濒临崩溃,康斯坦丁不由得有了更多的野心,他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希土战争,以便夺取更多利益。

很快战争爆发,康斯坦丁命令希腊军队深入土耳其,并且进攻正在建设的首都安卡拉,然而这个老国王却远远低估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奥斯曼土耳其虽然已经十分疲软不堪,但是在抵抗入侵者面前,却表现出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强大的战斗力,最终结果导致希腊军队遭遇合围,一路溃败,撤回到了原来的势力地盘,然而不依不饶的土耳其人,继续发动进攻,亚历山大签署条约割让给希腊的地盘,又重新回到了土耳其的手中。

根据战后统计,一共有25万希腊人生命,因为这一场战争而消失。希腊国力也因此损失惨重,退居二线。

时任英国事务部大臣,后来的首相丘吉尔在评价这场战役的时候,不无惋惜的说:“猴子的咬伤,导致了25万人的死去。”(It was a monkey bite that caused the death of those 250,000 people.)

的确,如果是宽和的亚历山大一世,断然不可能发动新的战争,然而世事难料。

问题7:阿德里安堡战役的影响

这是罗马军队在坎尼战役和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后的最大失利,也是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的标志。哥特人没有围攻君士坦丁堡,继任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和哥特人在382年议和,哥特人答应帮助皇帝保护罗马疆界以获得粮食补给。但是蛮族依然不可避免地渗透进原罗马帝国的土地,最终攻进亚平宁半岛,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问题8:1829年,土耳其被迫与俄国签订什么条约?

1827年10月20日,英、法、俄三国舰队与埃土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湾进行交战。经4小时激烈海战,埃土联合舰队遭重创。1828年4月,俄土战争相继爆发,俄军穿过巴尔干半岛,进入马里查河谷,攻占阿德里安堡。1829年,土耳其被迫与俄国签订《阿德里安堡条约》,接受俄、英、法三国伦敦协约。

问题9:阿德里安堡战役的介绍

阿德里安堡战役( Adrianople, Battle of)也作哈德良堡战役,是公元378年罗马帝国军队与反叛的哥特人之间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当时罗马帝国的色雷斯行省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也称为哈德良堡),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埃迪尔内省省会埃迪尔内。

问题10:阿德里安堡战役的背景

哥特人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3世纪初流浪至巴尔干地区,公元375年,由于受到匈奴人入侵,西哥特人开始大举迁入罗马帝国。他们请求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允许他们在罗马帝国境内定居。瓦伦斯希望能用哥特人来充实其军队,所以接受了他们的要求。然而,西哥特人通过收买多瑙河的边境卫兵,被允许携带武器入境。很快事态失去了控制,大量哥特人源源不断地迁入多瑙河流域,而罗马帝国在此地区的兵力又十分薄弱,无法对其加以有效的控制。当一些地区的罗马士兵开始虐待哥特移民时,哥特人于377年开始暴乱,并且多次击败罗马帝国军队。而且东、西哥特人在各自洗劫了多瑙河各省之后,还联合起来渡过多瑙河侵入了巴尔干半岛。瓦伦斯被迫从安条克出发亲自出征。然而用以镇压哥特人的罗马士兵有许多是从蛮族人或临时招募的士兵,战斗力差、训练时间短,多使用小盾牌和轻武器。罗马军团与哥特人在多瑙河河口附近遭遇。哥特人使用了他们的标准防御战术,用四轮车围成一个大车阵,从阵里不时出击进攻者。此战双方不分胜负,哥特人向色雷斯方向撤退,罗马军队追击。

最后,你如何评价阿德里安?欢迎下面互动!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本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