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伙儿搜集10个有关【滨岩什么水平可信度高吗】的内容,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问题1:泥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区别?出这两种还有什么?

泥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区别:性质不同、主要分布不同。还有砂质海岸。

一、性质不同

1、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5~0.01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2、基岩海岸: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基岩是被海浪冲击形成的海蚀岩台等海蚀地貌,包括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

二、主要分布不同

1、淤泥质海岸:中国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苏北海岸、福建海岸等附近及南美洲的苏里南,欧洲荷兰等海岸。

2、基岩海岸: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基岩海岸重要性

海岸湿地处于海陆相交的区域,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互的强烈影响,是一个生态多样性较高的生态边缘区,它不仅对保护岸线和维持生态功能有积极意义,而且是当地资料开发的基础,本文在海岸湿地组成和成因基础上分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3类湿地论述,

并从沉积学、地貌学和生态学角度考虑,将我国海岸湿地划分为7种类型,即淤泥海岸湿地,帮砾乐海岸湿地、基岩海岸湿地,水下岩坡湿地,泻湖湿地,红树林湿地和珊瑚礁湿地。

泥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区别?出这两种还有什么?

问题2:原岩性质及建造

泰山岩群区域变质表壳岩岩石类型比较复杂,反映了其原岩的多样性。区域上,按其化学成分可大致划分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变质长英质岩石及变质泥质岩等。

辖域层状变质岩属泰山岩群,均呈透镜状产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出露面积较小,但层理明显。

岩石类型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夹镁铁质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等。

1.斜长角闪岩

斜长角闪岩是一套以变质镁铁质火山熔岩为主,夹变质基性凝灰岩和变质碎屑岩的火山-沉积岩系,是构成雁翎关组的主要岩性,在山草峪组中呈夹层状。据区域资料,雁翎关组投影落入大洋岛区和大陆区的过渡部位;山草峪组投影较分散,落入大洋岛区或洋中脊、大洋底及造山带区域;稀土参数显示:岩石的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不高,略具负铕异常。

2.变质长英质岩石

1)从区域上看,雁翎关组常夹有各种变粒岩和片岩,层位十分稳定,并往往发育纹层理、粒状层理等。在有些变粒岩中,岩石虽经变质和重结晶,但镜下仍可见变余碎屑结构,部分普通角闪石、铁铝榴石中有石英和磁铁矿等包粒,常构成包含变晶结构或筛状变晶结构,少数铁铝榴石变斑晶中出现残缕结构,显示了同构造结晶的特点。岩石中的锆石、磷灰石多已圆化,颜色复杂,有褐紫色、浅紫色、粉红色、褐黄色等,呈弱金刚光泽,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条纹划痕和破断口,显示搬运磨蚀特征。岩石的产状、变余结构和锆石特征等反映了岩石的沉积成因特点。在雁翎关组中上部,往往夹有磁铁石英岩,为火山沉积-硅铁建造。

2)山草峪组主要是由黑云变粒岩等岩石组成,局部夹硅铁建造。黑云变粒岩多为厚层状,岩石层理清楚,岩性稳定,粒度均匀,多为细粒状,分选一般较好,有时肉眼可见长石、石英以及岩石碎屑。区域上岩层具有比较清楚的沉积小韵律或粒级层,局部还见有斜层理和交错层。在层型地区,山草峪组下部,黑云变粒岩中常出现铁铝榴石、十字石、红柱石等特征泥质变质矿物,说明它们是由富含泥质的粉砂质沉积岩变质而成;在山草峪组顶部和底部,有时夹有少量含基性火山物质的角闪变粒岩、角闪片岩,前者原岩可能是凝灰质砂岩,后者则是由中基性火山凝灰岩或沉凝灰岩变质而成,表明在沉积过程中仍伴有小规模的火山活动。由岩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可知,山草峪组之原岩主要为陆源碎屑组成的硬砂岩-泥质岩组合(建造),是在边沉降、边沉积的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斜层理和交错层的出现,表明其具有浅海环境沉积特点。

上述特征反映,山草峪组原岩是在地壳逐渐下降、局部地壳震荡较强,但总体仍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下沉积的。

总之,泰山岩群变质长英质岩石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杂砂岩-硅铁建造组合。

3.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从区域资料分析,泰山岩群岩石组合为绿泥透闪阳起片岩-斜长角闪岩-石墨云母片岩-磁铁石英岩-变粒岩等建造(组合)。其岩石类型虽然比较复杂,但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附近的火山喷发或古陆壳的风化剥蚀;硅铁沉积建造与火山喷发-沉积有关;泰山岩群中火山物质、陆源物质互层产出,二者所占比例呈消长关系。区域上的岩石总体特征反映,泰山岩群总体可能沉积于比较动荡的火山-沉积盆地中,早期(雁岭关组)处于火山活动较强的构造背景区——弧后盆地,中期(山草峪组)处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晚期(柳杭组)可能处于相对封闭的潟湖沉积环境。

问题3:滨岩的介绍

滨岩,汉族,笔名滨岩,北京人,首席记者。

问题4:滨岩的人物生平

包学延祖籍浙江舟山,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包五哉是实现录音机国产化的教授级总工程师,母亲岑楚兰系中国最早的西班牙语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包学延的祖父曾经是舟山沈家门地区的商人,外祖父出身广东豪门,是著名粤商,西关巨富岑弼西的七子。为了躲避战祸曾经流亡西贡,以出色的国学造诣和丰厚的财力在当地享有盛名。其弟弟的女儿岑凯伦为香港一代名作家。

包学延也许继承了外祖父的血脉,对于文学创作独有情中,以“滨岩”的笔名写了大量体育评论,体育文学作品,是中国国际足球和国际体育最成功的记者,采访过几乎所有世界足球巨星和前明星。

现包学延担任体坛文化传媒集团副总裁,《体坛周报》,《足球周刊》海外总监,首席记者。并担任搜狐网体育频道名誉顾问,特约评论嘉宾(此前为TOM和新浪网顾问)。

除了媒介之外,包学延还是北京高德文化11有限公司海外总裁,参与策划了轰动全国的皇马中国行,巴萨北京行。2007年成为LIDER SPORT SPAIN集团股东,涉足球员经纪,体育商业开发。

2004年以来,包学延也开始从事金融,广告,国际项目合作开发。

问题5:薄互层砂岩地震预测与油藏评价技术

(一)薄互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滨浅湖滩坝储层集中段往往位于大套连续沉积的厚层湖泛油页岩之下,由于油页岩标准层强反射的屏蔽及薄互层反射之间的干涉效应,滩坝砂体反射常常淹没在背景反射中,使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无法实现准确预测。如何压制背景反射,突出滩坝砂体储层的真实反射成为薄互储层地震预测的关键。基于特点,形成的“储层正演模拟”为基础,以“相似背景分离处理”为重点、以“波形分类、特征属性”为解释参数的滩坝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滩坝砂在地震剖面上受油页岩、灰质所形成的强反射干扰的地震预测难点。

1.相似背景分离技术

基于背景的相似分离技术目的就是要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揭示更多的薄层地震响应,更准确反映主要目的层段的储层横向变化细节,为后续的特征反演提供高分辨率的基础资料。基于背景的相似分离技术又不同于常规叠后提高分辨率技术,虽然两种方法处理的资料的频谱特征(带宽、谱形)非常接近,但本方法更像一种特殊的属性分析技术,使有效波更加突出,更利于解释细微沉积现象和横向变化细节。

1)基本思路

相似背景分离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将地震纪录分为两部分:与反射点所在地层特性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前者是有用的和需要分离的弱信息,后者是需要分离的强的背景信息。相似背景主要是指:地下两个或多个相邻反射点反射信号具有相似的层间入射子波,反射波传播到地面的整个过程受到相似的上覆地层(包括表层)的影响,具有相似的干扰背景,资料处理中受到统一处理因素的影响等。

相似背景分离方法的主要思路是不直接利用地震记录进行属性提取或储层研究,而是通过将背景信息与有用信息进行分离,把其他与地层特性无关的信息去掉,只留下与地层本身特性有关部分,其技术关键是如何保留有用信息。

保留有用信息的核心方法主要有二维谱域异常源数分析、三维谱域异常源数分析、奇异值分解与迭代、谱分解与去相干等。实际上,在相邻反射点处或局部范围内,往往存在薄互层厚度和横向不变的情况,此时如果只做去相关,则有效信息也会被去掉,因此还必须采用源数分析方法,将有效信息保留下来。

在无线电信号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空间谱中的每个峰值对应一个信号源。但是,在地震记录频谱中的每个峰值却不能满足这一条件,所以不能应用频谱进行源数分析。不过,如果在付氏谱的实部和虚部上分别进行源数分析却能较好地对异常源点进行识别,使用的方法仍然是矩阵分解法。图5-79是理论结果与测试结果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对处理后的结果进一步做道积分处理,其效果与原始地质模型有很高的一致性。

2)效果分析

梁108地区原地震资料目的层段频带为20~38Hz,处理后为12~70Hz,频宽为58Hz,展宽了近40Hz。此处的频带展宽主要是向高、低频的拓展,而不仅是高频的提高;与原剖面相比,处理后的资料高低频更加丰富,1砂组反射波的连续性变差(图5-80),但实际上是更好地反映了地层的横向变化特点。如梁108、梁104井区,1砂组反射分辨率明显提高,细节特征清楚,横向变化易于识别。

图5-79 模型分析

图5-80 处理前后地震剖面对比

2.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地震波形分类预测技术是在储层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波形特征,总结各种波形与储层发育程度和地层组合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实际井信息进行地震相划分及储层预测的一项技术。

1)不同岩性结构滩坝砂岩的波形特征

(1)波形定义。结合东营凹陷滩坝砂岩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反射样式,对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地震波形进行如下定义:a.将宽度小、幅度大、反射能量较强的地震波形定义为中-强幅单峰波形,也叫微分波形,为厚层泥岩夹薄砂层常见的波形;b.将宽度大、幅度小、反射能量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地震波形定义为中-弱幅单峰波形,也称作积分波形,为厚层砂泥岩互层常见的波形;c.将通常所说的“地震复波”定义为双肩波形,为薄层砂泥岩互层常见的波形(图5-81)。

图5-81 波形定义

(2)地质模型的正演。根据滩坝砂岩发育的实际特点,将滩坝砂岩分为坝砂发育型、滩砂发育型和灰质白云质岩层发育型3种类型。滩砂发育区以沉积滩砂(席状砂)为主,基本不发育单层厚度较大的砂体;坝砂较为发育的区块一般位于席状滩砂大面积发育区内,砂体单层厚度较大;另外还有含灰质、白云质成分较多滩坝砂体。下面利用实际测井资料设计与上述3种情况对应的地质模型进行滩坝砂岩正演模拟,探讨波形特征与滩坝砂地层结构与储层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a.滩砂为主的薄互层模型:利用滩砂发育的滨东地区的实际井资料设计正演模型。本地区以滩砂为主,砂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各单层厚度基本相等(一般<2m),呈砂-泥岩薄互层结构。模型右侧滨424井区发育多套薄层滩砂,左边为假想井,该井区岩性组合是把滨424井的薄层去掉一部分,使薄砂层数减少、而各单砂层厚度保持不变而得到的。对其正演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可看出,滩砂层数的多少在振幅和频率属性及波形形状上均有反映。由设计井至滨424井区,即薄砂层数由少变多的过渡部位,波形由中-强振幅演变为弱幅。在薄砂层数由少变多的过渡部位,波形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单峰波形演为双肩波形再变为单峰波形。薄砂层数的多少在频率属性上反映也比较突出,右侧薄砂层较多的部位主频率较高,而左侧薄砂层较少的部位主频率变低(图5-81)。

由于滩砂单层厚度基本相等(均≤2m),所以砂层数增加即意味着砂岩总厚度大。滩砂的正演模拟结果表明,频率的高低反映了砂层数的多少,频率高的部位砂层数多,砂岩不发育区明显为低频特征;振幅的强弱反映了砂层总的厚薄,振幅强的部位砂层总厚度小,振幅弱的部位砂层总厚度大,在振幅由强变弱的过渡区,正是砂层由少变多、由薄变厚的过渡区;波形形状也能很好地反映砂层频率及厚度的变化,在砂层由少变多的过渡区,波形由单峰波形变为双肩波形。频率和振幅属性及波形特征均能够用来预测滩砂体储层的发育情况。

b.坝砂为主的薄互层模型:图5-82为纯98井-梁108井-梁104井实际岩性组合剖面。三口探井的沙四上亚段均以发育坝砂为主,坝砂单层厚度较大,砂泥比高,基于3口井的坝砂实际岩性组合建立正演模型。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厚层坝砂的地震反射波形为中幅单峰波形或者拖尾较长的中幅单峰波形,而薄层坝砂的波形为中幅单峰波形。比较滩砂和坝砂的波形特征,不难看出,坝砂的反射振幅与砂岩厚度成正相关,而滩砂的砂层总厚度越大,反射振幅强度越弱。所以,就滩坝砂岩来说,砂泥互层的砂岩厚度与地震反射振幅强度之间不总是正相关。

地震反射振幅和累加振幅数值在坝砂发育强的部位明显大于坝砂弱发育或不发育部位,而其频率曲线虽然也有变化,但其变化特征不足以反映坝砂的砂泥比及砂层厚度的变化。因此,可用振幅值或累加振幅属性进行坝砂储层地震预测,而频率属性对坝砂的发育程度不灵敏。

图5-82 滩砂为主的薄互层正演模型及地震响应

c.含钙质的滩坝薄互层模型: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含有多层碳酸盐或钙质,而高速碳酸盐对滩坝砂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滩坝砂岩的正演模拟过程中应考虑到碳酸盐层的存在。图5-83是基于测井资料为研究高含量碳酸盐滩坝砂的波形特征而设立的正演模型。其中不含钙质组分砂层的为3150m/s,含碳酸盐组分较高的砂层明显增大,为3300m/s。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坝砂含灰质、白云质成分较多时,即使没有特别厚的砂层,也可形成较强振幅地震反射,且增加一弱波峰;而由不含或含碳酸盐组分的坝砂向含碳酸盐组分滩砂的过渡区地震反射波均增加一个中-弱相位。利用波形特征可以反映滩坝砂岩储层的发育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对滩坝砂岩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有所不同(图5-84)。利用基于同相轴的波形特征及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应针对不同岩性组合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的储层预测技术。滩砂发育区应以波形和频率类属性为主进行储层预测;坝砂发育区以波形和振幅类属性为主进行储层预测;滩坝砂岩中灰质、白云质成分含量较高时,应综合各类属性信息进行优化预测。

2)地震波形分类预测储层

在理论模型正演的指导下,分析总结了158口井沙四上亚段滩坝砂的岩性组合样式及其对应的地震反射波形特征,总结出10类波形结构模式(图5-85),并对其相应的岩性组合样式进行统计分析(表5-17)。

根据正演模型及波形分析研究结果,可知滩坝砂岩地震波形与储层发育特征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可根据波形特征来进行地震相划分及储层描述。

3)应用效果

在对东营西部博兴地区沙四上段纯下亚段进行地震波形特征分析与研究过程中,先利用地震相分析软件把目的层段地震波形自动分为10类,形成初始地震相图(图5-86),然后将10种模型道替换为井旁道(本书总结的10种波形模式),重新计算结果,完成基于总结的10类波形结构模式的地震相图,划分出强振幅单峰波形区块、弱振幅单峰波形区块及双肩波形地震相区块,分别对应于储层中等发育区、储层良好发育区和储层弱发育区3类区域。经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井的钻探情况吻合较好,明确了东营凹陷滩坝砂岩有利储层发育范围。

图5-83 坝砂为主的薄互层正演模型及地震响应

图5-84 含钙质组分的薄互层正演模型及地震响应

图5-85 10类波形结构模式

表5-17 10类波形结构模式对应的岩性组合模式(岩层厚度:m)

3.地震属性降维技术

1)基本思路

基于储层结构的地震属性降维预测技术,是基于不同的储层结构(滩砂、坝砂、灰质滩坝),沿层提取数据体多种地震属性,通过交汇分析选择出最佳的属性组合,用该属性组合与储层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人工智能储层预测,来实现储层定量评价的一项技术。其技术流程,如图5-87。

2)实现过程

(1)统计储层厚度。在滨东地区,共统计了沙四上60余口井的滩坝砂岩储层厚度,绘制完成储层厚度图和散点图。

(2)提取地震属性。在提取地震属性之前,先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特殊处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振幅体提取了11种统计类属性、3种瞬时信息、3种傅立叶频率、6种伯格参数,对瞬时频率体和瞬时振幅体各提取了11种统计类属性。

(3)相关性分析。在交汇图中可统计显示多数据集的交汇关系,其中包括时深关系、井中的地质参数数据交汇、地震属性之间交汇、地震属性与井中的地质参数数据交汇、网格文件交汇、地质参数与网格文件交汇关系等。

图5-86 博兴南坡基于总结的10类波形结构的地震相图

图5-87 人工智能储层预测技术流程图

通过将地震属性与储层厚度进行交汇分析,然后进行线性或其他拟合,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4)选择最佳地震属性。根据相关性大小,选择与储层厚度相关性较大的几种属性,共选择出12种属性,分别是从振幅体提取的Arclength、BurgF25%、BurgF50%、BurgF75%、FourierF75%、Kurtosis、mean、phase、skew及从瞬时频率体提取的Energy-half-time、STD、skew。进一步分析发现,从瞬时振幅体提取的属性,对储层的反映效果都不是很好。从频率体得到的Energy-half-time属性,与实际井储层发育情况吻合较好,且规律与储层厚度规律较为一致,这与前面理论及实际井的正演模型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通过对瞬时频率剖面与原始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原始地震剖面上,砂岩不发育区明显为低频的特征;在瞬时频率剖面上,低频区也对应储层不发育的部位,而高频带较宽的区域则滩坝砂岩十分发育。因此可以用Energy-half-time属性来预测滩坝砂储层的分布规律。

(5)地震属性降维映射。地震属性集的空间维数一般较高,而多数情况下,多种地震属性参数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这些彼此相关的地震属性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地震属性空间进行压缩。在滨东地区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或称K-L(Karhumem-Loeve)变换的方法进行地震属性降维压缩。K-L变换的目的就是从一定数量的属性参数中,找出数目较少、彼此独立的综合变量,并将原来的属性参数用这些综合变量表示出来。主成分分析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变量变换。主成分分析引进一组新的变量,它们是原来变量的线性函数,而且彼此不相关,这组新变量称为主成分。这些新变量的方差按照递减的次序排列:第一主成分是原来变量的线性函数中具有最大的方差者;第二主成分是与第一主成分不相关的线性函数中具有最大的方差者;第三主成分是与第一、第二个主成分都不相关的线性函数中具有最大方差者。

通过本步骤,将这12种地震属性降到2维,如图5-88所示。

图5-88 滨东地区12种属性降维结果(左为第一主成分,右为第二主成分)

将第一主成分与利用钻井资料统计完成的储层厚度图进行对比,可看出区域上大规律二者较为一致。而且,还预测出图中椭圆所示的一块新区域,后来完钻的梁75井在该区钻遇了十分发育的多层薄层滩坝砂,证实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发现了一个新的潜力区块。

将该属性与古地形相叠合,可看出滩坝砂体的发育与湖岸线的展布基本一致,由于多期湖进湖退在梁75井区形成一个以前未曾认识到的滩坝砂体集中发育条带。

(6)人工智能预测储层厚度。目前,BP算法是用于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算法。为了神经网络的输出与采样值之间的误差更小,神经网络的权正在被修改和完善。此过程可用如下公式来描述:

成熟探区油气精细勘探理论与实践

其中,YOB是神经网络期望输出值,Y是实际观测的采样值。当E小于预先定义的误差,学习过程将结束,开始估算学习结果。

这里,将优选的12种地震属性结合储层厚度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来估算整个区域的储层厚度,以实现储层厚度的定量描述。

将该估算结果与手工绘制统计的储层厚度图比较来看:a.估算结果对储层厚度刻画的更加详尽;b.可预测钻井没有揭示出新的有利区域;c.二者整体上的规律一致,储层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吻合好,估算结果与钻井统计结果相关性达到0.99,误差小于0.1%(图5-89)。

图5-89 滨东地区估算储层厚度及其与实际井储层厚度相关系数

3)应用效果

分别选择滩砂发育区(滨东地区)、坝砂发育区(纯斜103井区)、高钙质岩发育区(樊斜134井区)三种代表实际地质特点的典型区块作为研究试验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图5-90,图5-91)。

图5-90 纯斜103地区估算储层厚度及其与实际井储层厚度相关系数

图5-91 樊131地区估算储层厚度及其与实际井储层厚度相关系数

(二)“三元”油藏评价技术

1.油藏特征

断陷湖盆大面积分布的滩坝砂体沉积充填序列和岩石组合结构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滩坝砂集中段是有利的储集层(储地比一般20%~40%左右),紧邻滩坝砂集中段的上部往往发育深湖暗色泥岩、油页岩集中段(储地比一般小于15%),二者构成“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非常有利。

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其次是构造-岩性和构造油气藏。油藏埋深一般2000~4000m,自构造低部位的生油洼陷区到洼陷边缘的构造高部位,油藏埋藏深度逐渐变浅,油藏类型也由纯岩性油藏逐渐过渡为构造-岩性油藏和构造油藏,油气充满度也逐渐变低,油藏由无边-底水、非油即干逐渐过渡为油水间互和边-底水明显的油气藏。

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油藏属常温高压-常温常压系统。平均地温梯度3.6℃/100m左右,油层压力系数一般1.2~1.5,最大不超过1.6。自构造底部位的生油洼陷区到洼陷边缘的构造高部位,随着油藏埋藏深度逐渐变浅,油藏压力系数逐渐减小,油藏由高压油藏逐渐过渡为低压和常压油藏。原油性质较好,地面原油密度为0.8317~0.906g/cm

3

,地面原油粘度为6.03~30.1mPa.s。由于东营凹陷大部分滩坝油气富集区,油层孔隙度一般10%~18%,渗透率一般1×10

-3

~50×10

-3

μm

2

,显示为低渗透的特性。大部分地区,油藏常规产能一般较低,但大型压裂改造后多能获得工业产能。很多井初期都能自喷投产,一般压裂产能10t/d,有的可达20t/d。

滩坝砂岩油气成藏主要受源岩超压、断裂(断层、裂隙)发育和有效储层控制。源岩超压为滩坝砂岩大规模成藏提供成藏动力。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以泥岩、油页岩集中段为中心,发育超压封存箱。滩坝砂岩上部的烃源岩集中段则处于的箱核部位,其压力系数一般超过1.4,最大可达到1.8。滩坝砂岩发育集中段发育在超压封存箱的下部,紧邻箱核部位纯上油页岩集中段,为弱超压,压力系数一般1.1~1.4之间。源岩广泛超压是滩坝砂油藏大规模发育的动力条件。

有效储层对滩坝砂油气成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效储层下限决定了储层是否含油,大部分滩坝砂岩由于埋藏较深,砂泥薄互层表现出很强的非均质性,呈现“非油即干”的特点。另一方面,有效储层厚度和分布范围决定滩坝砂岩的成藏规模。纵向上,单井有效储层厚度与油层厚度往往现正相关关系。平面上,油层厚度中心与有效储层中心基本吻合,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决定油层分布范围,有效储层的连片分布决定了控制油气成藏的规模。

源岩超压、断裂和有效储层的“三元”耦合控制了滩坝砂油藏的空间分布,形成了由盆内向盆缘,发育“高压-高孔-高充满度”的岩性油藏、“中压-中孔-油水间互”的构造岩性油藏、“常压-高孔-有边底水”的构造油藏环带分布格局。

2.烃源超压预测与压力场建立

在测井资料分析与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测试资料校正测井资料,建立基于测井资料的压力解释模型,利用解释模型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在上述模型的约束下,结合地震资料建立骨干连井压力剖面,通过点、线、面、体的静态研究,建立超压三维静态模型,明确超压封存箱特征及其空间展布。

其技术关键包括:资料和数据分析与去伪存真。主要开展高压特殊岩性段对测井响应关系影响分析;扩径造成声波时差和视电阻率出现假象影响;泥浆换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趋势分析。压力剖面建立的技术关键是突变点压力数据的获取(断层两侧、砂泥岩界面)和压力界面的地震剖面横向连接,平面成图要重点考虑构造模型对压力场模型的约束(构造格局、断裂系统,特别是一、二级断层对压力系统的控制)。

3.断裂特征及输导性评价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运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水平切片、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重点开展断层的精细描述与分析,分析断层产状、断层组合等几何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断层活动性、断层封闭性研究,明确各级别断裂输导体系的空间分布。

4.有效储层识别与分布预测

运用岩心资料、录井剖面、测井资料、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单井相分析,结合地震相分析建立骨干相剖面,在此基础上完成沉积微相分布平面图。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和取心资料,在对测井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按照实测孔隙度-核磁孔隙度-三孔隙度-交汇孔隙度的路线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测井解释模型进行单井测井精细解释,以及有效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的评价与预测。

5.“三元”要素匹配与有利区预测

将地层压力、断裂、有效储层“三元”关键要素一一匹配,首先确定超压岩性油藏、超压-常压构造-岩性油藏及常压区构造油藏的宏观发育区,根据确定的滩坝“相-势”耦合模型确定可能的成藏目的层,其中“三元”成藏评价技术的关键是“相-势”耦合关系的确定。

根据滩坝砂体成藏统计数据,可以得到含油饱和度分别为50%和40%时,“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图5-92):

含油饱和度为50%时,“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y=1291x-1.2156

含油饱和度为40%时,“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y=1174.9x-1.2924

式中:y为流体势,单位为10

3

J,x为孔隙度,单位为%。

从图5-92中可知,滨浅湖-滩坝相砂体“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为指数方程,其中含油饱和度为50%的“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的幂指数大于含油饱和度为40%的“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

滨浅湖-滩坝相砂体的物性-流体势-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如表5-18、图5-93所示。在图中:

低势区(Ⅰ

1

-Ⅳ

1

区),中孔隙度段砂体的含油饱和度为58.7%,高孔隙度段砂体的含油饱和度为55.0%。将高孔隙度段和中孔隙度段对比发现,高孔隙度段砂体的流体势相对较小,并且该孔隙度段除了构造岩性油气藏,还有构造油气藏。而中孔隙度段流体势相对高孔隙度段较大,并且油气藏类型仅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初步推断,砂体孔隙度增大平均含油饱和度减小的原因为:砂体的油藏类型不同,以及流体势在区段上分布较广。

图5-92 东营凹陷滨浅湖—滩坝相砂体“相—势”耦合成藏定量模型

表5-18 东营凹陷滨浅湖—滩坝相油气藏“相—势”耦合成藏关系数据表

图5-93 东营凹陷滨浅湖—滩坝相油气藏“相—势”耦合成藏关系

中势区(Ⅰ

2

-Ⅳ

2

区),中孔隙度段砂体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为55.0%,油藏类型有岩性油藏和构造油藏。特高孔隙度段砂体的含油饱和度为67.0%,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

高势区(Ⅰ

3

-Ⅳ

3

区),主要统计了低孔隙度和高孔隙度段砂体。其中,低孔隙度段砂体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为60.5%,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也出现个别岩性油气藏。中孔隙度段砂体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为58.2%,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为主,也出现个别的岩性油藏。对比发现孔隙度增大,平均含油饱和度减小。总之,当油藏类型相同,亚相类型对砂体平均含油饱和度有重要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将东营凹陷沙四上段滩坝砂岩油气平面分布划分为3个成藏系统:博兴成藏系统、利津成藏系统和牛庄—王家岗成藏系统,有利含油面积达到800km

2

。其中高压岩性油藏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利津、博兴和王家岗北部的构造低部位,分布面积达475km

2

;常压区岩性油藏区发育区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部位的正向构造带;超压-常压构造-岩性油藏发育区主要分布在二者之间,分布面积达325km

2

;通过部署钻探验证,不同类型油藏区及含油性预测成功率评价成功率达95%(图5-94)。

图5-94 三元成藏综合评价图

问题6:海相沉积

现代海洋根据海底地形和海水深度,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半深海(大陆斜坡)及深海(大洋盆地)(图4-3)。

图4-3 海洋沉积地形和环境划分示意图

(据 Heckel,P.H.,1972)

地史时期,由于滨浅海环境经常交互出现,目前地质文献中对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采用不同分类方案,下面按照两种岩类分别予以介绍。

1.碎屑型滨海沉积相类型

滨海带 是指在正常波(浪)基面的海岸地区,也称滨岸沉积环境。受海岸地形特征影响其宽度变化较大,水动力条件变化也大,波浪和潮汐作用十分活跃。一般根据地形及水动力状态,区分为有障壁和无障壁两类海岸。

砂坝和澙湖 波浪作用强烈的滨海带,由于海浪和风暴浪的作用,水动力条件较强,面临开阔的大洋,则形成海滩砂沉积,也有些海岸地带具有露出高潮面的平行海岸的狭长砂体构成砂坝。它们是高能环境下的产物,由分选好的纯净石英砂组成,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和向海缓倾斜的交错层理。具砂坝的滨海地区,在砂坝与海岸之间则为澙湖,发育广盐度生物群。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注入量较多时,这些滨岸小澙湖可成为滨岸沼泽,若其中生长植物则可形成泥炭沉积。与广海连通不好的海湾或澙湖,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于蒸发量大,可发展为咸化海湾或澙湖,产生白云岩、硬石膏、石膏及岩盐沉积。

潮坪 在潮汐作用为主的平坦泥砂质滨海地带形成潮坪沉积,其沉积物组分视陆源碎屑供应的多少而定。潮汐作用为主的滨海带又可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潮上带处于平均高潮面,大部分时期出露于水面,仅在最高潮时被潮水覆盖。因此以砂、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沉积物中可见泥裂、雨痕、晶痕等暴露标志,可见陆生动物和鸟类足迹。潮间带处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之间海水反复进退的地区,水动力最强,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和透镜状、脉状及波状层理,以及垂直层面的潜穴等水下标志,也有暴露标志,生物介壳多破碎并常形成介壳滩。潮下带则是平均低潮面与浪基面之间的地带,始终被海水淹没。在潮下高能环境,由于波浪的强烈扰动作用,多形成石英砂岩,常见交错层理、水流冲刷面和波痕。由于水较浅,含氧量和透光性好,营养充分,窄盐度底栖生物大量繁殖。在潮下低能环境,以细粒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发育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以广盐度生物如双壳类、介形虫等为特征。

2.碎屑型浅海沉积相类型

浅海区处于浪基面以下向外海延伸的海水深度不大(一般<200m)的海域,即陆棚或陆架地带。现代陆棚平均宽75km,坡度小于4°。但古代的陆棚浅海由于海岸的迁移,宽度可达数百公里。影响浅海陆棚沉积的海流主要是潮汐流和受气象因素控制而产生的风暴及洋流。陆棚沉积常以泥岩、页岩、粉砂岩为主,与中一细粒砂岩成不规则的互层,泥岩中夹有薄层粉砂、砂、贝壳层和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丰富的窄盐度底栖生物,如珊瑚、腕足、棘皮、苔藓虫和某些钙质有孔虫等,化石保存完整、分异度高,遗迹化石也很丰富,以啮食和觅食迹为主,如 Zoophycus(动藻迹)、Cruziana(克鲁斯迹)、Chondrites(丛藻迹)等。

浅海陆棚沉积中常出现风暴流沉积。风暴流是短暂的强风(飓风、台风)造成的强海流事件。当风暴浪发生时,原正常浪基面下形成的沉积物受到冲蚀,形成侵蚀面,并有砾屑滞留;同时风暴浪还将沉积物卷起,形成具密度流和重力流性质的风暴流,在粗碎屑沉积物中形成粒序层理。风暴浪开始减弱时,细粒沉积物在风暴浪导致的底流影响下形成丘状和洼状层理,再逐渐变为波痕纹理。风暴停息后又沉积泥质悬浮物,构成无风暴浪影响的“背景沉积物”。

3.碳酸盐型滨浅海沉积相类型

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滨浅海,一般具有由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化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特征。

碳酸盐缓坡 是指从岸线向盆内缓慢倾斜底斜坡(通常坡度不足1°),在较深水的低能环境之间一般无明显的坡折,波浪搅动带(或最高能量带)位于近岸处。当碳酸盐缓坡存在时,自近岸至远岸一般由潮坪沉积、澙湖沉积的鲕粒或团粒浅水碳酸盐岩横向相变为较深水泥质粒泥灰岩或泥灰岩沉积,其中含各种完整的广海生物群化石。在垂向剖面上,可与斜坡或盆地环境的深水灰岩或具水平层理的页岩等构成沉积组合序列。现代波斯湾著名的萨勃哈(即被盐浸透之意)沉积,就是处于炎热干旱气候、海岸地势平坦、水面很浅条件下的碳酸盐潮坪沉积,形成了大量自生蒸发盐如石膏、硬石膏、岩盐等,沉积物广泛白云岩化,并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淡水淋滤作用使蒸发岩、膏盐被溶解而形成塌陷角砾岩层。

碳酸盐潮坪 碳酸盐潮坪中潮上带沉积以发育雨痕、雹痕、泥裂、鸟眼构造为特征。潮间带则发育藻纹层及藻叠层石,当未完全固结的碳酸盐沉积被风暴浪打碎并滚动磨圆,暴露地表时,往往形成氧化圈,然后在水下再被胶结形成竹叶状构造。潮下带高能环境下则形成由鲕粒、生物碎屑及内碎屑组成的亮晶粒状灰岩(grainstone),常见交错层理、冲刷面和波痕,有时也有藻叠层石发育,大量底栖生物繁殖,一些造礁生物也大量生长。潮下带低能环境下则以泥晶灰岩沉积为主,其中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生物礁和碳酸盐台地 在碳酸盐缓坡的浪基面与水下斜坡的交截区域,有利于形成生物碎屑砂坝和生物营造的地形上凸起的初期碳酸盐建隆,碳酸盐缓坡开始转变成碳酸盐台地。由于在台地边缘碳酸盐生产率极高,又由于水较浅透光好,氧含量和营养充分,生物大量繁殖,一些造礁生物如群体珊瑚、层孔虫和藻类等,则形成生物礁(具有生物建造的抗浪骨架的碳酸盐建隆)。当造礁生物生长明显地大于周围沉积物的沉积时,生物礁就逐渐成了一个连续不断地水下高地,从而导致内外陆棚地分隔。这样,生物礁(晚期碳酸盐建隆)就起到了障壁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周围水体的能量、含氧量、温度、含盐度以及生物的生长。同时也增加了碳酸盐台地边缘地形的起伏,并使边缘变得更陡。当生物礁进一步向上和向前营造和加积时,可生长到海面,并在向海的方向形成坡度为几度至几十度的边缘,而进入深水盆地。至此,就形成了镶边碳酸盐台地。这是一种浅水台地,具有水平的顶和陡峻的边缘,常发育于低纬度陆棚地区。各种造礁和附礁生物异常丰富,并形成具交错层理的骨屑和鲕粒灰岩、礁核生物粘结岩和礁前斜坡环境的深水泥灰岩及礁屑塌积角砾灰岩组合。

陆棚海 陆棚海是指朝海岸方向与大陆相邻,朝海洋方向与斜坡和盆地相邻的一个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一般来说海水盐度正常,含氧充足,深度变化较大,从十几米到200m。其海底位于正常浪基面之下,碳酸盐沉积为连续、延伸范围广的板状体。陆棚碳酸盐沉积主要由粒泥灰岩(wackstone)组成,泥粒灰岩(packstone)和灰泥灰岩(mudstone)也常见,并与泥灰岩和页岩互层,局部可有粘结灰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具有正常海相生物群组合,广泛的生物扰动作用、潜穴、结核状和脉状层为其特征性沉积构造。

4.深海和半深海沉积相类型

半深海区大致相当大陆斜坡的地段,斜坡上(特别是上段)常发育有海底沟谷系统。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地震)的扰动,平衡遭到破坏,大量沉积物质沿海底沟谷向下运移,构成浊流。大陆斜坡上段受浊流的冲刷,供应岩屑;斜坡下段到坡底则接受沉积,形成所谓浊流沉积。浊流沉积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频繁出现的韵律性结构,即典型的复理石建造。每一个韵律代表一次浊流沉积,粗粒的碎屑先沉积下来,然后是细粒的,构成粒度分选的韵律性。浊流沉积沿着斜坡沟谷下部至坡底形成扇形堆积——海底扇,向陆一方沉积物较粗,向海一方颗粒较细,成层较薄。向外逐渐变为深海底沉积。浊流沉积可含有海相化石,除浮游、游泳生物外,某些底栖生物的遗体也可被海流携带来,保存在沉积物中。

现代大洋深海盆地底栖生物贫乏,而以浮游和游泳生物为主,沉积物为各种(粘土质、硅质、碳酸盐质)软泥。

问题7:什么样的山能形成金矿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金矿一般就是原来富集金的岩石经过岩浆热液或变质等作用使金再次富集,从而形成品味比较高的可供开采的见矿石啊!金一般和富含黄铁矿的石英脉有关

在宇宙很远的地方,有着比太阳系还大的恒星,他们在燃烧中,发生聚变反应,由氢到氦,再由氦到更重的金属,最后,当聚变到金这种物质时,恒星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把大量的金原子喷射到宇宙中。之后,由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的组成大的物质,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在撞击地球的时候被熔化,由于金的密度大,于是,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现在挖金矿都在地下,

所以,也许在地心附近有大量的黄金。金矿的形成是地球形成时期的宝贵遗产,凡此类物质均被人类称之为金。地球形成时期由于超新星爆炸,制造了很多重金属元素,其中就包括金,碎片聚合成为了类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就没有这样的遗产

砂金形成因素

砂金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砂金补给源、水动力条件、地貌特点。现侧重从这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砂金分布的特征。

砂金分布条件

1.砂金的分布严格受含金地质体的控制

“含金地质体”是砂金形成的物质基础,并直接影响其分布。所谓“含金地质体”主要有岩金矿化体,伴生金矿床(点)及含金丰度值很高的地层与岩体。

实际资料表明:

(1)多数砂金矿的分布与岩金矿产地密切相关 但也有少数限于其他地质条件,虽有岩金矿分布不一定都能形成砂金矿床。如小秦岭是岩金成矿区,限于地貌等条件未能形成砂金矿床。相反,在大兴安岭北部及阿尔泰等地区是砂金密布区,目前仅发现一些原生金矿点或矿化点。

(2)砂金成矿区大都分布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古老基底地层及大面积侵入岩的剥蚀区

如湖南的湘江、资水、沅江、汨罗江,江西修水、昌江、信江、新安江水系的砂金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板溪群、冷家溪群地层出露的地区;川西北地区的砂金矿其补给源主要来自前震旦系碧口群、志留系茂县群及中上三叠统地层,及其中的原生金矿点;两广交界一带的砂金主要分布于加里东褶皱基底震旦系与前寒武系地层中;大、小兴安岭一带的砂金主要分布于海西期岩浆岩大面积出露区。

(3)大多数砂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 例如,金盆砂金矿的物质来源主要是白垩系下统含金砾岩层,其次为二道洼群中的分散含金石英脉、侏罗系含金砾岩等多源补给。又如珲春河两岸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及含金破碎蚀变带周围的伴生金矿及第三纪含金砾岩是砂金的补给来源

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构造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热液形成和流动、沉积作用、生物作用等。

看来,现代不可能再形成岩金矿,岩金是不可再生的。而正在形成的砂金矿也是非常缓慢的,短时期内不可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砂金矿。地球上储藏的金矿资源只能是越来越少。当世界上的金矿资源枯竭时,黄金会价值几何?

金矿石如何形成的

金矿的采选:开采金矿床的类型金矿资源主要分两大类:

一类为脉金矿,矿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由内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脉金矿又称山金矿、内生金矿;

另一类为砂金矿,由山金矿露出地面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过风、流水等的搬运作用,在流水的分选作用下聚集起来,沉积在河滨、湖滨、海岸而形成冲积型、洪积型或海滨型砂金矿床。有的山金矿风化剥蚀后,碎屑产物在原地堆积,则形成残积型砂金矿床;如果沿斜坡堆积,则形成坡积型砂金矿床。砂金矿床又称外生金矿,其成矿时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或现代。此外,还有一种伴生金矿,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属矿井过程中加以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

金矿选矿工艺

金矿资源很罕见,选矿十分不易。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矿物和含金矿物有中,其中只有种较为常见,而能够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只有多种。在我国,目前发现有种含金矿物质,金矿更加罕见。郑州鑫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我国绝不部分金矿的选矿方法选择重选和浮选,随着选矿技术的进步,选矿设备也有了长足的改进。

金矿的形成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陆地上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电风雨袭击、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a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皱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福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劲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形成沙金矿。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岩金、沙金、伴生金的储量比例约为:70:15:15。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变质砾岩型等。

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金矿床成因及矿化富集规律

一、金矿床成因

金矿是一个多元、多期、多阶段成矿、演化复杂的“复成金矿床”(改造迭生),金矿床的成因,经多年研究探讨,主要是成矿作用和金的矿源问题。

1、金矿质来源

金矿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围岩,矿区的浅变质岩层是金的容矿岩组成的,区域上属加里东地槽沉积建造,其中夹有含金高的基性火山熔岩层迁移—沉积型的含火山凝灰质的硅质—碎屑岩,该地层含金丰度高。据不同方法统计平均,地层中各类岩性的含金丰度值,一般都比地壳各类岩性的含金丰度平均值高1—2个数量级,故地层是矿区的“衍生矿源层”,该地层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变质作用和各种热液活动的改造,使其中的金矿质发生迁移、聚集,再分配、富集成矿,形成了金矿床。

金矿质的次要来源是自华力西期的超基性岩,据不同方法统计平均,岩体的含金丰度高于地壳超基性岩的含金丰度平均值,从岩体侵入矿区时起,通过岩浆接触变质热液,岩浆期后热液、岩体自变质热液等活动方式、岩体中部分金矿质转移到浅变质围岩中富集,使浅变质岩中的含金矿体、矿化带得到外来金矿质的迭加、改造。

金矿质还有一个更次要的来源(远源),即燕山期的远源中—低温热液活动,对金矿中砷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显示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热液源于区域再生岩浆(酸性)活动,经历长远距离的运移,沿途从各种熔矿岩石中溶解携带出部分矿质,包括少量金矿质,如区域深变质岩系—哀牢山群即是金矿的初始矿源层之一,为之提供了部分金矿质。该期热液活动为金矿床形成提供了部分远源金矿质,再次改造、迭加富集了金矿。

2、金矿的成矿作用

金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改造、演化,其成矿期分为四期:

(1)、沉积容矿期即含金地层沉积形成期:区域加里东地槽沉积形成时,伴随有火山喷发活动,富含金矿质的火山凝灰硅质、碳质形成了矿床的容矿岩石。金矿质呈细粒分散状态分布,矿区当时处于还原沉积环境,海水硫酸盐浓集使岩石中形成相当数量的黄铁矿,含金矿质的火山凝灰硅质可能为迁移沉积型的,矿区内尚未发现火山喷发的直接证据,该期为金矿床形成的储存矿质阶段。

(2)、变质热液成矿期:金矿床的储矿质层形成后,金处于分散状态,又经历了华西期区域浅变质作用,在区域变质热液活动作用过程中,硅质岩中部分Sio2以侧分泌方式析出,冲填或交代于层间裂隙和部分张性裂隙中,形成矿床中最早期的含金石英脉雏形,同时容矿地层中的分散金矿质也因热液活动而引起迁移,再分配,尤其是含碳质(石墨)石英的脉体。更易引起金矿质聚集,但这种聚集的富集程度尚低,形成的还是一些含金石英脉体,脉体的形成大致奠定了该金矿床的格局。区域变质热液活动,同时还引起硫的迁移,再分配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硫化物矿,总的看来,此阶段内,各种矿物质的外来迭加是极微弱的,主要是储矿(也是容矿)层自身的变质改造为主导成矿作用。属金矿床贫金石英脉成矿阶段,这种成矿作用范围严格受层位(含金地层)控制。区域变质热液成矿作用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作用。

该期内区域还发生了超基性岩侵入的地质事件,岩体侵入矿区及自身变质引起的一系列热液活动(接触岩浆热液、岩浆期后热液、超基性岩自身变质热液),使岩体近傍的围岩中的贫金石英和金石英岩,受到了相应的改造,并发生滑石化,蛇纹石化等蚀变,部分脉体和矿体中添加(或蚀变)入更多的有吸附金矿质能力的成分后(滑石、蛇纹石等),金矿质再次发生进一步的聚积、富集,热液富含氧、硫组分,且从岩体中溶解携带了部分金矿质,促成贫金脉体和矿体的迭加富集,石英脉、岩体中的硅质发生大规模重结晶(硅化)作用,脉体的带状构造更加复杂化,外来石英细脉穿插也出现于此时,裙边带状构造的富金石英脉体多形成于此阶段,这是金矿的早期改造富集阶段。

(3)、再生热液改造富集期:燕山中、晚期,区域发生的再生岩浆热液活动(酸性岩侵入)使金矿床再次受到改造,矿区内中(偏高)温—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的结果,生成了规模相当的砷硫化镍矿床。由于成矿热液富含多种矿质和具有络合金离子的组分(Cl-、S-2、SO-24);远源运移过程中,沿途溶解携带了许多矿质,如从岩体中溶解大量的镍,从远源溶解了部分的金等。矿区的硅质岩,也是砷硫化镍的容矿空间,所以形成了金、镍迭生矿床。矿区中原来形成的金矿体、矿化带外,大量生成含镍砷硫化物和硫化物、硫化锑铜银矿—含银黝铜矿系列矿物的生成,致部分自然金进一步随之聚积(可能是吸附作用),高岭石化蚀变,使脉体吸附自然金的成分有所增加。矿床的金矿质和外来的金矿质,再次发生迁移、再分配、优先选择交代的是富含蛇纹石、高岭石等成分的石英脉体,部分富含金石英脉即形成此改造富集阶段。矿化石英岩也随之广泛发生了热液蚀变和成矿迭加。部分金质迁移富集形成品位不高的含金石英岩矿体,并迭加(或蚀变生成)了较多的含镍矿物,硫化矿物、绿色水云母,形成较复杂的矿物组合。因为硫锑铜银矿(含硒)—含银黝铜矿的出现,也使极少部位生成树枝状的巨粒“明金”、“块金”,同时形成富金也富银的格局,这是金矿床的主要再改造富集成矿阶段,就金而言,其成矿作用仍是改造为主,迭加是少量的。

变质热液成矿作用至此基本结束,喜山期该矿床中尚有少量低温无金石英脉穿插切穿早期的含金石英脉,有的穿入红层中。

(4):表生期:矿区随喜山期的强烈造山运动,地层褶皱、矿体、矿脉随地层发生倒转、断裂,并遭受构造挤压,部分超基性岩块呈舌状受构造运动挤压楔入变质围岩或红层中,构造运动对矿床改造主要表现于破坏、位移和压碎现象,但未见大的错移、断失现象,一般仅3—5m断距,随着地势抬升,部分矿体遭受剥蚀,暴露地表,浅部矿体在地下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矿床在表生期的成矿作用表现为淋失和次生富集两种,矿床中的黄铁矿因表生地质作用氧化生成大量褐铁矿胶体,成为活跃的自然金吸附剂,有的原位残积,有的随地表水迳流迁移,有的随地下水渗透迁移,所吸附包裹的金粒呈机械转移方式,并未发生化学反映,部分金矿体露头淋失贫化,露头坡向之下的部位则发生次生富集形成淋漓式的金矿体,但在矿区并不普遍,这是金矿床的氧化淋漓次生富集阶段。

3、矿床的成因类型

从矿床的金矿质来源于地表的硅质围岩,储矿岩层和石英脉体主要生成(或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矿床的主要格局形成于变质热液作用期及硫同位素特征对比等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属复成的改造迭加生成式层控变质热液金矿床类型。

另一种认为,金、镍矿体赋存于超基岩体傍侧同一地质体中,岩体含金丰度值高,岩体是金矿质的主要来源,金矿化与硅化(与金矿生成有密切关联)程度随离岩体距离远近变化、愈近愈强、愈远愈弱,金矿床是一个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与超基性岩有生因联系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冲填交代金矿床。

二、金矿床成矿基本规律

1、金厂式金矿床成矿受地层层位和研性控制:矿区98%金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生界浅变质岩系“金厂组烂山段”层位中,含金石英岩分布严格受变余粉砂岩(硅质建造)层位控制,产状基本与地层一致,含金石英脉产于“烂山段”板岩夹变余砂岩层中,含金石英岩成矿受粉砂岩(容矿岩石)沉积环境控制,处于氧化—还原过渡相带的硅质建造,有利于金矿沉淀,聚集形成含金丰度高的岩层,是沉积—改造—再富集成矿的最基本前提,在氧化相带(含赤铁矿的相带)基本未见富集有金的工业矿体。

2、金厂式金矿床成矿受区域变质活动的控制:金矿床赋存于哀牢山变质带的浅变质岩系中,在区域变质早期(海西期),同时发生了超基性岩体侵入,岩体自变质和地层褶皱等一系列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区域变质活动显然与这些地质事有关,使地层遭受动热变质作用的热源和部分矿质来源以及机制,明显与超基性及其自变质作用均有一定关联。区域浅变质后期,含金石英脉以侧分泌方式充填交代于容矿裂隙中,形成早期的脉体分布格局,空间分布上反映了与岩体紧邻的特征,矿区内含金石英脉绝大多数分布于超基性岩体西侧200m以内范围,脉体形成温度较高,伸入岩体(被岩体夹持)中的秒年浅变质岩(称“顶垂体”),其中的金矿体石英脉型矿石约占30%,离岩体较远的金矿体中,石英脉型矿石仅占5%以下。

3、金厂式金矿床受构造控制:含金较富的金矿多表现为石英脉型金矿,金矿体形成后经历了进一步改造—迭生富集作用,这与成矿期前后一系列构造活动有关,表现在其提供了动热能量和有利于迁移聚集的容矿部位(构造有利部位),矿区可见含金石英岩走向和分布方向与“红层”底板褶皱轴向一致,褶皱强烈部位与金矿体聚集部位相一致,矿区内“明金”出现的部位,常为构造活动强烈、高岭土化或构造糜棱角砾带分布的部位,显然,自然金的粒度加大作用,明显与构造活动有关。另在后期“冷侵入”的超基性岩“底辟”、“压入体”附近金矿化亦相对较好。

4、金厂式金矿床成矿受热液活动的控制:除形成金矿床雏形的与区域变质有关的变质热液作用外,矿床还经历了多次金、镍热液成矿作用的迭加富集,矿床中有一套复杂的近矿围岩蚀变,常见桂化、绿色水云母化、蛇纹石—铁白云石化等,反映了有关成矿热液的特征。

5、金厂式金矿床成矿受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矿床赋存地层含金丰度高,矿区内的银、锑、砷元素组合常常扣合金矿赋存部位,反映了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特征,银元素具有标型元素意义。

阿拉山口啤酒花离托里县不远。金矿矿脉形成是以脉络成矿,分点金矿(1吨---1吨以下的)。大型岩金矿(50吨---10吨)。特大金矿是50吨。超大金矿是10吨。阿拉山口啤酒花.托里县西北和哈萨克斯坦接壤。金矿矿脉形成是以脉络成矿,发现金矿产地187处。它不可能只局限在一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沙金分布不均匀,需要用大型的挖掘机器进行开采,前期投入费用很高,同时在设备、技术、开采人员和实际矿藏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实际出矿量高于或接近储藏量,也有可能低于储藏量,因此风险还是很高的。

工期:最快一年半就能完成

为什么要钻地4000米?在开钻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就此进行了详尽解释:放眼世界,一些国家的金矿钻孔深度早已经突破了4000米,甚至5000米。

从国际矿业数据显示,10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金矿开采价值更大,所以近几年发达国家不断加强深度采矿的技术。虽然我国是世界黄金生产的第一大国,但至今我国的黄金勘察、开发仅限于地下1000米以内,甚至多集中在800米以内的地球表层开采,之前国内金矿勘探第一深度在安徽,深度达到了2706米。

孙之夫介绍说,早在今年年初,山东黄金集团就在整个区域完成了2440.91米的深度钻孔,这对于探访4000米的“地下世界”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技术。

在计划中,从地面至地下2000米之间的这段空间里,钻杆平均每天能伸下去30米,可到了2000米之后,由于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钻探往下“探索”的就将放慢。“考虑到钻杆的承受力,到了2000米以后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每下一米都要小心翼翼,具体一天能下多少米真是不好说。”

孙之夫告诉记者,经过多方论证,这次科研钻探工程施工周期暂定为两年,如果施工顺利,最快一年半就能完成。本报综合

在开采设备和技术方面,中国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中国金矿平均开采的水平是地下400-500米,最深也就是700米左右,而南非大部分矿井的开采深度达到地下4000-5000米。据了解,南非的金矿品位通常是我国金矿的3-4倍,勘探设备和开采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问题8: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但是平行层理不同于水平层理:

1.水平层理水动力条件是低能静水(Fr<1) ,平行层理是高能急流(Fr>1);

2.水平层理岩性多为细粒(粉砂岩、泥岩、灰岩),平行层理多为滨浅水:湖岸、海滩浊积岩;

3.水平层理层理通过粒度变化、重矿物富集或有机质含量不同等显现,平行层理纹层厚1~2mm,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扩展资料

1.水平层理

水平层理主要见于细粒的泥岩、细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由彼此间与层面平行的平直细层所组成。细层可连续或不连续,厚度0.1~1mm。可因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或颜色不同而显现出来。水平层理又称水平纹层,其特点是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2.平行层理

平行层理,主要由平行而又几乎水平的纹层状砂和粉砂组成(也就是说主要发育在砂岩中),一般特点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纹层叠覆,或是含有不同重矿物的纹层叠覆,或两者兼备。

多在细砂和中砂中发育良好,偶见于粉细砂中,层系间通常被极低角度的侵蚀面分开,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平行层理一般发育在滨浅水(湖岸、海滩、浊积岩及河流(河流中的沙坪)等)砂质环境沉积的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平行层理

百度百科——水平层理

问题9:主要烃源岩中的砂砾岩体预测

大型油气田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大规模的生油基础,或者盆地必须经历过长期和广泛的半深—深湖沉积(胡朝元,1982)。前期研究认为长岭断陷有厚而广的半深 深湖沉积,从而具备较大的资源量条件,但这一认识仅仅是从目的层沉积厚度和范围推测而来(卢兵力等,2000;朱又红,2003 ;苗鸿伟等,2002),或者从盆地构造控制或凹陷类比推测而来(王俊,2003;吴相梅,李忠权,2003;李建忠等,2004;赵文智,2004),缺乏足够的沉积学方面的证据。凹陷中有无好的储集体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决定了油气是否能够大规模储集成藏(戴金星等,1997;L.B.马贡等,1998),这方面的认识需要从沉积体系类型与展布方面予以解决。在缺乏构造圈闭的情况下,隐蔽或岩性油气藏勘探越来越重要(Pramanik A G,Mehta C H,Painuly P K等,1999 ;李群,2002;关德师,李建忠,2003)。所以,沉积相的分析对于生油能力、储集条件、储盖组合的认识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开展主要烃源岩及其中砂砾岩体预测,为分析长岭断陷主要构造带火山岩体油气来源条件,以及主要构造带的火山岩体复合圈闭形成条件奠定了基础。

1.地震方法

此次研究的资料基础是420km

2

三维地震,地震资料主频为30Hz。二维地震资料主要应用于区域沉积特征分析,有一定的推测性,为了确定长岭断陷不同时代的沉积相,综合研究了地质、地球物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开展了从微观 宏观多个层面上对沉积相的综合分析。

首先,通过岩心观察,分析各种反映深水、浅水、暴露、波浪、重力流等有关的岩性和沉积构造,对目的层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制作了地层沉积相剖面对比图,分析了沉积旋回、砂体纵横向连通性和变化;其次,根据铸体薄片、粒度分析、岩矿分析,分析了砂岩类型和成分结构成熟度、粒度分布所指示的水动力意义;其三,利用LandMark软件,开展逐线逐道的精细420km

2

三维地震解释和196条4000km的二维地震测网地震解释,沿每个同相轴所对应的地质层位提取振幅、频率、波形等各种属性参数,通过比较多个属性与钻井的吻合性,把能反映岩性和相变的属性参数提取出来,结合井点沉积相信息,分析沉积相平面变化和砂体展布等,同时根据地震属性异常的形态和规模与沉积体的关系,进一步修改前三步对沉积相的认识。最后,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岩储层微相类型、展布、厚度等的关系,预测有利的骨架砂体或火山岩储层的分布。

地震属性分析是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拾取隐藏于地震数据体中的属性信息,分析这些地震属性与岩性、沉积相和岩石物性之间关系,寻找能有效反映储层特征的地震属性,据此实现对湖相泥岩和储层展布的预测工作(徐怀大,1990;Allen P A和Allen J R.1990 ;Brown,1999;Chopra Satinder,2005)。目前,本区所钻深井少,大部分地区二维地震测网密度达2km×2km,局部达1km×1km,三维覆盖面积约420km

2

,地震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相的主要手段。

通过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并与钻井、测井等资料相结合,采取以下方法实现了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化:①据位于测线上的钻井优势沉积相对过井剖面进行标定;②根据不在测线上的钻井优势沉积相,对于井区地震剖面上的相应层位地震相进行标定;③根据瓦尔特相律进行推测,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各种层序地震相转化沉积相关系,并将地震相平面图转化为沉积相平面图。

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综合分析,不仅找到了半深湖 深湖相证据,而且分析了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体系。对于全面认识本区的生、储、盖等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LandMark五大类地震属性包括:振幅统计类(Amplitude Statistics)、复数地震道统计类(Complex Trace Statistics)、频率谱、能量谱统计类(Spectral Statistics)、层序统计类(Sequence Statistics)和相关统计类(Correlation Statistics)。在本区的研究中,我们计算了大量的地质属性,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总能量、能量百分比、振幅、反射强度斜率等属性,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地震剖面的特征和各层沉积相。

与三维地震属性不同之处在于,二维地震属性在平面图上是点段表示的,不像三维地震属性那样直观形象,二维地震属性受不同的地震测线采集和处理方法造成的振幅、时间的闭合差影响较大。所以,为了更直观更可靠地获得目的层沉积微相展布的信息,对腰英台四连片420km

2

三维地震的T

2

和T

5

进行了追踪解释,通过属性提取及与钻井资料的分析,得出精细的三维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2.沉积特征与沉积相分析

地震资料、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综合解释认为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发育深湖 半深湖 滨浅湖沉积,沿凹陷边缘和断裂带发育扇三角洲,沿一、二级断裂发育火山岩。登娄库组中下段为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上段为冲积扇漫滩夹河道砂与砂砾岩沉积。坳陷层泉头组为富泥低弯度河漫滩泥粉砂夹河道砂岩沉积。

(1)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火山喷发沉积与湖沼—湖泊沉积环境

本区钻井极少揭示火石岭组 沙河子组地层,下部地震反射比较差,未能清楚地揭示下部地层信息。经前人的研究表明,火石岭组广泛分布于深部断陷盆地中,岩性为一套中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深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砂砾岩互层夹煤线,反映了冲积与沼泽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共生特征。沙河子组岩性可以分为三段:底部沉积了一套灰色、褐灰色砂岩及砂砾岩,为粗碎屑占优势的冲积组合;中部以浅水湖相及扇三角洲、三角洲相组合为特征,沉积了一套含煤的以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砂砾岩为主的岩石组合;上部以深水湖和较深水湖相及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相组合为特征,反映盆地的最大水进期,沉积了一套深灰、灰黑色泥岩及砂砾岩。

(2)营城组的湖泊—火山岩相

综合分析表明,营城组是以火成岩和硅质碎屑岩为主的湖泊—扇三角洲沉积。

根据对本区岩心、测井、地震相资料综合研究,营城组具有湖泊沉积背景。证据有:DB1l、DB14、ShS1、SN101井和SN108井等几口深井均在该段地层中钻得暗色泥岩。SN108、ShS1井取心见到半深湖相灰黑色泥页岩(图5-15)。SN l01营二段中部2415~2425m,2546~2565m 发育两段白云岩沉积,在陆相沉积环境中应为湖相沉积。DB11井营一段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为浪成浅滩特征,反映为浅湖沉积。在地震剖面上,

之间多能看到一些中振幅的前积反射,前积反射本身应为扇三角洲体系,其前方弱振幅则为半深—深湖相泥岩,后方则为浅水背景下的碎屑岩与火成岩混合沉积,由于波阻抗差大,在地震剖面上构成强反射。

二维地震弱振幅异常样点数和低于门槛振幅百分比大致可以反映半深—深湖沉积范围。弱振幅异常样点数高或低于振幅门槛值百分比大的区域代表岩性较均一的深—半深湖泊沉积区,凹陷周边振幅较高的地区为扇三角洲—滨浅湖砂泥岩与火成岩混合沉积区。

营城组除具备湖泊沉积背景外,另一个沉积特征是沿凹陷周边普遍发育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证据为:①在SN 101和SN 108井中所钻遇的陆源碎屑岩以砂砾岩为主,颗粒粗,反映了一种近源的沉积特点。②在工区

波组之间,多期楔状前积反射比较常见,也反映了一种近源扇体快速堆积的特点。从营城组一二段

低于振幅门槛值的百分比,盆地中央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弱振幅异常,推断为一套湖相暗色泥岩发育区,在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到弱振幅异常。营城组一二段沉积时,研究区西、东、南发育扇三角洲相与火成岩的混积沉积,三个扇三角洲分别向东北、北、西侧入湖,研究区中部SN6井四周为沉积中心半深—深湖沉积,湖泊总体南北向伸长,北宽60~70km,向南变窄不到30km。其他地震属性如频率域特征值F1、振幅均方差、总能量等均反映了类似特征。

图5-15 SN108井5回次取心营城组半深湖泥岩

从营城组三段弱振幅异常样点数分布看,盆地中央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营城组三段弱振幅异常,推断为一套深湖暗色泥岩发育区,从91测线地震剖面和314测线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到泥岩有150ms左右,厚度约300m。

营城组的强振幅异常采用高于振幅门槛值的百分比、强振幅样点数和营城组总能量等属性来反映,高于振幅门槛值的百分比反映了强振幅异常在目的层段所占的比例。在盆地边缘,强振幅异常占的比例很高,接近100%,但是其厚度不一定大,强振幅样点数反映了强振幅异常在目的层段的相对厚度。

对比SN101SN108井及DBl1井,营城组强振幅异常有三种成因,一是碎屑岩与火成岩交互沉积所形成,该类强振幅异常分布最广,一般强振幅同相轴较连续,中高频率;一是扇三角洲砂砾岩与湖相泥岩交互所形成,它只分布在扇体中部附近,一般强振幅同相轴延伸较短,中高频率;一是厚层火成岩含气后所形成,它只分布在局部构造或圈闭处,频率偏低。因此强振幅异常的解释需视具体地质背景而定。例如83测线上营城组的强反射具有扇三角洲前缘特征,其前方变为湖相弱振幅反射(图5-16)。2817测线营城组的强反射特征不典型,有可能是扇三角洲前缘,也有可能是火成岩。而98DBE91剖面上的营城组强反射是典型的火成岩,同相轴连续,具酸性岩浆形成的丘状外形,分布在断裂附近。

营城组其他地震属性如均方根振幅、有效频带宽度图和主频参数(F2)、高于振幅门槛值的百分比等参数图非常相似,从多方面印证了强振幅异常的发育情况。

据SN 101井及邻区钻井资料揭示,本组上部岩性为一套灰褐色泥岩与浅灰色粗粉砂岩、细砂岩略等厚互层,夹暗色玄武岩,下部为白色砂砾岩夹黑色、灰褐色泥岩及煤线,底部为灰色、黑色泥岩。营城期经历了一期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末期抬升,结束沉积。

图5-16 83测线营城组扇三角洲前缘砾岩与泥岩互层有关的强反射

与营一,二段沉积相比较,营城组晚期深湖区范围向南扩大,可延伸至研究区东南边界。从营城组三段强振幅异常样点数图反映出,凹陷四周扇三角洲形态更加清晰,并且彼此分开,所以强振幅异常样点数图可能反映粗碎屑沉积更明显,总体揭示了扇三角洲平原(水上)部分的扇根—扇中亚相。此外,在长岭断陷周缘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中有大量的火山岩沉积,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进行详细介绍。

(3)登娄库组的湖泊—扇三角洲体系

经过岩心和测井相对比分析可看出,长岭地区登娄库组二段及其以下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登三段则为红色冲积扇体系。主要依据如下:

1)SN 101井登一段第3回次取心底部为深灰色泥岩,见水平虫孔,反映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沉积特征。砂岩中多见平行层理、板状层理及槽状层理的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岩心纵向剖面序列上反映了向上变粗的特征(图5-17)。

2)取心中见砾质河道和重力流两种不同的砾岩。前者砾石碎屑支撑,分选较差,具有反粒序的特征,砾径一般0.5~1cm,最大3~5cm,砾岩中有交错层理、块状层理,浅灰色及褐红色泥岩胶结。后者泥砂基质支撑,颗粒次棱角状,分选差。

3)从DB14、DB11井的粒度概率曲线上可以看出,一部分表现为分选很差,悬浮总体含量大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另一部分为分选较好,跳跃总体占主体的两段式的河流沉积特征。还有一部分则具浅湖浅滩沙的特点(图5-18)。

图5-17 SN101井登娄库组2、3回取心扇三角洲沉积

4)从DL3DT640测线地震剖面上,登娄库组表现斜坡前积的“S”形前积反射,经过SN108井标定,它为冲积扇扇中 扇缘褐红色细砾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其底积层弱反射为湖相泥岩沉积。

5)三维地震连片工区振幅属性平面图上,砂岩加厚带呈现出由西北向西南方向的朵状扇体及分支河道的特点(图5-19)。登娄库组三段泥岩为褐红色,含钙质结核,反映了氧化环境,说明登娄库组上段可能为冲积扇沉积。

据三维四连片工区的属性图、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的分布形态及范围来看,登娄库组各段具有继承性。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古隆起,并且扇三角洲的面积从登一段到登三段逐渐变大。

据二维地震资料登一、二段低于阈值振幅百分比分布研究,区内西南长岭牧场—松南—长岭西发育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从西南向东北依次渐变为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及深湖。与营城组及其以前的沉积格局明显不同,登娄库组开始出现四个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工区西北的二十七号、正北的DB6井区、工区正南的长发屯和西部的老孤店地区。在沉积中心发育了深湖 半深湖相沉积,其以斜坡前方的弱振幅为识别特征,其外围为扇三角洲—半深湖体系。登二段沉积格局与登一段相近,但红色弱振幅反射强度不及登一段,可能预示了登二砂砾岩发育规模较小,厚度薄,深湖范围反而增大,砂体分布区域相近。登娄库组三段总能量图的蓝色区域是沉积厚度比较大和含砂量较高的区域,最大厚度300m。与登一、登二段相比,湖区干枯,冲积扇沉积覆盖全区。在北东向和正南方向的主物源控制下,发育四个强振幅所指示的富砂主河道带沉积。

图5-18 DB14井登娄库组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相剖面图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复式成油气系统

问题10:体坛滨岩VS菲戈:我为什么反复接受中国人采访

里斯本的天气令人捉摸不定,2004年7月3日气温骤然上升,然而,我和同行们没有任何燥热的感觉,因为在7月2日晚上的清凉中,当我与米卢、刘建宏等朋友一起小酌的时候,费戈打来电话,通告我们,一直处于低迷的鲁伊·科斯塔终于同意接受《足球周刊》的专访,这也许将是我们这次采访欧洲杯整个过程当中最后的惊喜。

但我们没有就此满足,读者的来信和要求,使得我们又一次向费戈提出了采访的要求,葡萄牙国家队队长同意了,并再一次叮嘱基地保安为我们放行。当我们走进基地第二道警戒线后,看见费戈居室内落地窗户上人头攒动,恰恰在这个时候,德科迎着我们骑着单车而来,一个复杂的心态骤然产生,我们该不该与德科交流?如果费戈看到会如何作想?

职业驱使我们与德科做了短暂的接触,第一次怀着一颗有可能做错了事情的心态,在科斯塔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对费戈开始了采访。

我原来不是很了解德科,但后来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场组织者。有人在我面前夸奖他,也会有人贬低他。我和德科已经是好朋友了。

刚刚我们碰到了德科,他对我说,你是他的朋友,对此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费戈:我已经和你说过了,我们非常有可能成为朋友,因为我们一起为一个目标在付出和拼杀。我原来不是很了解德科,在西班牙时间太长了,关于葡萄牙联赛的一些情况,只是从朋友们那里听说,了解得非常有限。有一点在我脑子里印象很深刻,特别是在德科他们淘汰了曼联之后,我就一直认为,德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场组织者。虽然我很少看他踢球,但是听多了也就对他有了某种尊重,很正常,有人在我面前夸奖他,也会有人贬低他,通过这次欧洲杯,我了解了德科的球技,也了解了他的为人。我们也许已经是好朋友了。

之所以反复接受你们的采访,是因为我觉得中国记者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尖锐地说,是觉得你们对于足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听了你的话,令我们感到放心,说实在的,葡萄牙队能够走到今天,德科是有功的,你承认这一点吗?

每一名球员都有功劳,包括那些替补球员,还有那些帮助主教练工作的人们,我想你的意思是说德科的功劳要大一些,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如果非要让我表达,我觉得,葡萄牙国家队能够并非顺利地进入决赛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没有谁功高于谁一说。

从欧洲杯开始,我们就不停地打扰你,对于一名不太愿意接受采访的球员来说,是不是一种为难?

我真的很不愿意接受太多的采访,因为足球的事是在球场上了断的,赢,赢个痛快,输,输个明白,不需要很多的表白。之所以反复接受你们的采访,是因为我觉得中国记者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尖锐地说,是觉得你们对于足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接受采访过程当中,能够让为中国球迷和读者们服务的记者们有一种直接的感受是我最大的心愿。

你的意思是不是我们过去的提问很多都借鉴于欧洲媒体的评述?

是这样的,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球场,一定不会去做教练,我已经有了一种疲倦的感觉,我倒很想去做一些新闻方面的事情,将自己对于一些足球方面的理解表达给球迷,因为有些表达方式和内容,对于一名现役球员是不合适的。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费戈对体育新闻发生了兴趣,由此会不会改善你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是不是停止这一话题的讨论?因为7月4日不是一场新闻的大战,而是球场上比高低。

希腊队从战胜法国队和捷克队那里获得了信心,我们也在同时从战胜西班牙、英国、菏兰三大劲旅处恢复了元气。所以我们没有任何劣势可谈,特别是心理劣势。

对不起,是我们跑题了,2004年7月4日,对于整个葡萄牙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和严峻的日子,你准备好了吗?

从心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其他方面,我继续承认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你说的心理问题是不是指希腊队曾经战胜过葡萄牙?

有那么一点,一些球员对此有所顾虑,始终找不到一个输球的理由,我不同,我认为希腊队的确在本次欧洲杯比赛中表现非凡,特别是他们的防守可以说无懈可击,能够将法国队的进攻化为乌有的球队是不会让人轻视的。但是,我们在第一场比赛当中,显然准备得相当不充分,和今天比,无论从士气和整体协调方面都有很大的距离,最关键的是,希腊队从战胜法国队和捷克队那里获得了信心,我们也在同时从战胜西班牙、英国、荷兰三大劲旅处恢复了元气。所以我们没有任何劣势可谈,特别是心理劣势。

谈到士气,希腊国家队更有理由高涨,因为他们历史上连小组赛都没有出线过,他们没有什么可输的东西,你不这样认为吗?

也许是这样吧,我们今天上午看了两场希腊队比赛的录像,在士气方面,他们已经调整到了顶点,但是我们依然有优势,这就是我们的球迷。对于希腊队来说是没什么可输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定不能输!

我们占有先机,我们成功的几率超过50%。我只想夺冠后好好休息一下,因为我太累了,我需要调整和休整,也需要和我的家人团聚。可谈,特!

上次你讲过与荷兰队比赛胜负的几率是各占50%,这一次呢?

这一次不同了,从纯竞技的角度上来讲,依然是各占50%,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占有先机,我们成功的几率应该超过50%。

2004年7月5日无论胜负,一切都结束了,你将开始度假,皇家马德里新主教练卡马乔要求你10天后就要归队,你怎么看呢?

真是笑话,国际足联对球员的度假有着明确的规定,我不想评价卡马乔的要求,但是要求指出的是,他的要求应该向我本人提出,而不是通过记者转达给我。第二,作为领取皇家马德里薪水的人,我尽量服从俱乐部的决定,作为职业球员,我还要遵守国际足联的要求,维护职业球员所拥有的权利。第三,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我为葡萄牙国家队踢球。

那么对于你来说,当前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呢?

我只想夺冠后好好休息一下,因为我太累了,我需要调整和休整,也需要和我的家人团聚。

对于夺冠似乎信心很足了吗?如果不夺冠,是不是一个失败呢?

不但是一个失败,还是一个永久的遗憾,所以,我和所有的队友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关于滨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