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翼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谈谈阿尔贝托,以下10个关于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足球资讯。






问题1:鄙视究竟讲的什么

《鄙视》讲的是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破裂的故事。

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的里卡尔多·莫尔泰尼为博得妻子埃米丽亚的爱,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尽快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可是,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妻子却已不再爱他,并对他表示出极度的鄙视。

里卡尔多痛苦万分,而当他决定放弃编剧工作,不再依附于制片人时,妻子却又对他的决定嗤之以鼻。夫妻之间在情感上的无法沟通,造成了难以填平的鸿沟。

作品鉴赏

《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为博得妻子爱,他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却发现妻子已经不再爱他。小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

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厉而敌视的目光,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这些状态又主要与他所创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紧密相关。

在小说《鄙视》当中,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这个形象正是莫拉维亚创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中的一个,而小说的书名又一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鄙视、百度百科-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鄙视究竟讲的什么

问题2: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介绍

意大利小说家。曾在都灵当过新闻记者,驻伦敦通讯员。以描写世态炎凉,缺乏爱情闻名。主要作品有《冷漠的人们》、《罗马妇人》、《罗马故事》、《国教信徒》和《两个妇女》等1。

问题3:注意的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举世瞩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他在毕生创作的近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十二部短篇小说集中,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凸现了道德和行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的迥然不同。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多部被拍成电影。

问题4:《同流者》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同流者》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86cf

《同流者》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编剧: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主演: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多米妮克·桑达、皮埃尔·克里蒙地、克里斯蒂安·安林尼、卡罗·加第、阿历桑多罗·哈伯、皮安吉鲁·齐威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法国、西德

语言: 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

上映日期: 1970-07-01(柏林电影节)、1970-10-22(意大利)

片长: 108分钟、113分钟

又名: 随波逐流的人、Conformiste, Le、Konformist, Der、The Conformist

马塞洛(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是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一员,他的新任务是到巴黎除掉他以前大学时候的教授 卢克·夸德里(Enzo Tarascio 饰),一个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于是马塞洛以和未婚妻朱利亚(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到巴黎度蜜月为借口,到教授家拜访。和马塞洛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伪装成他的司机的曼加涅略(Gastone Moschin 饰)。在教授家,马塞洛被教授的年轻妻子安娜(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 饰)深深吸引。马塞洛的同伴曼加涅略不断催促他除掉教授,然而他迟迟不愿下手。曼加涅略得知了教授和他的妻子将到野外去,于是准备独自进行刺杀任务

本片根据意大利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同名作品改编。     

问题5: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作品

莫拉维亚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当今社会的伪善和道德匮乏为主题。有的作品中剖析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状态,有的作品则以理性和现实的角度表现间离的状态,政治主题也经常出现,1970年代开始的作品则表现出更多的试验性质和心理导向,例如《烦闷》中异常现实和情色的笔触。莫拉维亚的文风非常直率不加矫饰,往往只使用最基本的词汇。后期他则开始使用大量的内心独白。

莫拉维亚五部最杰出的作品:《冷漠的人们》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被认为是莫拉维亚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写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段家庭在三天内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灵魂深处的冷漠。《乔怡里亚的女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被公认为意大利战后最杰出的小说。作口通过切西拉母女二人在战乱中的避难经历,揭露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对人的心灵的摧残。《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为博得妻子爱,他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却发现妻子已经不再爱他。小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长篇小说《注意》是一部手法奇物的作品,用书中人物的话来说,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写着、准备将来有一天用作小说素材的日记。作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我”在日记中写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种种事件,探讨“原罪”问题。短篇小说集 《不由自主》共有四十一篇作品、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都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通过他们,作者写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的迷惘与困惑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扭曲。

短篇小说集《天堂》(1970)、《另一种生活》(1973)、《嘿》(1976)中的主人公都是资产阶级女性,莫拉维亚通过他们的遭遇和感受,反映资产阶级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同空虚的精神生活之间的对立。长篇小说《内在生活》(1978)以1968年意大利的学生运动为背景,揭露大、小资产阶级都丧失了一切理想,各以财富或革命口号为追求享乐的手段。 莫拉维亚在60至70年代的作品中,透过繁华的表象暴露西方社会的荒唐和堕落,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危机,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他常常过分渲染人物的两重性、病态心理和荒诞不经的行为,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Gli indifferenti (冷漠的人们,1929) Le ambizioni sbagliate (错误的野心,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La mascherata (假面舞会,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Agostino (两名少年,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La romana (罗马女人,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Il conformista (同流者,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Racconti romani (罗马故事, 1954,获Marzotto奖)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La ciociara (两个女人, 1957)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 (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情色故事,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访谈)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

问题6:不由自主的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 译者:吕同六 魏怡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举世瞩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他在毕生创作的近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十二部短篇小说集中,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凸现了道德和行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的迥然不同。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多部被拍成电影。

问题7:莫拉维亚写了几部长篇小说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原名Alberto Pincherle,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小说家。

作品列表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Gli indifferenti (冷漠的人们,1929)

Le ambizioni sbagliate (错误的野心,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La mascherata (假面舞会,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Agostino (两名少年,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La romana (罗马女人,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Il conformista (同流者,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Racconti romani (罗马故事, 1954,获Marzotto奖)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La ciociara (两个女人, 1957)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 (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访谈)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

作品所改编的电影

两个女人,1960年,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德西卡导演,索菲亚·罗兰主演

烦闷,1962年,由Damiano Damiani导演

轻蔑,1963年,由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导演

冷漠的人们,1964年,由Francesco Maselli导演

同流者,1970年,由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

在大陆,80年代就译介过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之后出版过《罗马女人》和《罗马故事》。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维亚文集,包括《冷漠的人们》等五部作品

问题8: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曾任新闻记者和杂志主编,并曾任国际笔会主席。他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事,发表了数大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9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冷漠的人们》,描写年青一代在法西斯统治下精神的空虚,获得声誉,后遭法西斯当局禁印。另一长篇小说《期待成空》亦触怒当局。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瘟疫集》、《罗马故事》、《天堂》、《另一种生活》,长篇小说《假面舞会》、《乔恰拉》、《愁闷》、《注意》和《内在生活》等。注重心理分析,对人物的两重性格和病态心理倾注较多的笔墨 。

问题9:现代意大利文学是什么?

到20世纪,意大利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的发展阶段,跻身于欧美帝国主义之列。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南北地区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的严重匮乏,决定了意大利具有“贫穷的帝国主义”的特征。对非洲的军事扩张,参加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这就是记载于20世纪头30年意大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0世纪初马里内蒂倡导未来主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主张用自由不羁的新手段表现以都市机器文明为特征的新时代,一时席卷文艺的各个领域,并波及他国。未来主义不曾产生有价值的作品,但它对欧美现代派文艺发生了影响,在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方面获得某些突破。与此同时,另一诗歌流派“微暗派”也出现在文坛上,这一派诗人的作品同邓南遮的文体华美浮夸、宣扬超人的诗歌相对立。

隐逸派也是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重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欧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朱泽培·翁加雷蒂(1888~1970)、萨尔瓦多雷·夸齐莫多(1901~1968)。隐逸派诗人回避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着意抒写“生活之恶”,刻画人的内心世界的微妙情绪和瞬息间的感受。隐逸派诗歌表现了中小资产阶级被压迫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人们追求民主、维护尊严的意识。抵抗运动的风暴推动夸齐莫多等诗人脱离隐逸派,转而写作社会诗歌。隐逸派在意大利现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同未来主义、隐逸派分庭抗礼的是邓南遮、皮兰德娄。加布里耶莱·邓南遮(1863~1938)写的一系列唯美主义小说、戏剧,表现艺术同环境的冲突,刻画利己主义者的病态心理。随着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邓南遮也变为军国主义吹鼓手,歌颂肩负统治使命的“超人”,鼓吹民族沙文主义,为法西斯张目。邓南遮的唯美主义作品曾风靡一时,为许多作家所效尤。

路易吉·皮兰德娄(1867~1936)的早期创作受到真实主义的影响。他的长篇小说,特别是怪诞戏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亨利四世》,1922),以人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为主题,打破传统戏剧的规范,描写荒诞不经的环境里发生的荒诞不经的事件,表现置身于紊乱的客观现实里的人,被迫戴上种种“假面”,在虚幻中寻求真实,却由此永远失去“自我”,被现实所抛弃。皮兰德娄的怪诞剧表达了意大利从帝国主义向法西斯主义转变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时期小资产阶级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立足点的颓丧和苦闷。

20世纪上半叶,两个著名文艺刊物《呼声》、《哨兵》聚合的文学家、批评家,在建立“新文化”的旗号下,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借鉴欧洲现代派文艺,或以自我意识为作品的中心,或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后来衍生出脱离现实、执著于形式的“艺术散文”派。1945年是意大利现代历史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埋葬了反动、黑暗的墨索里尼政权,迎来了第一个制宪共和国的诞生。争取社会平等与进步的民主运动在全国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新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新现实主义作家把抵抗运动的激情和理想注进了文学。他们以反法西斯斗争、“南方问题”或战后初期劳动群众日常的生活为题材,予以真切的描写,力求使文学作品成为记述历史的真实和战后严峻的现实的艺术文献。他们塑造了意大利文学史上新的主人公。新现实主义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悲剧,喊出了下层人民要求生存、渴望社会平等和民主的呼声。新现实主义是对墨索里尼统治时期美化现实、歌功颂德的法西斯文学的否定,又同回避现实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的文学形成对照。它继承真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开辟了意大利文学新的蹊径。

战后许多作家的成就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新现实主义相联系。瓦斯科·普拉托利尼(1913~)描写社会生活,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散文”的痕迹。《苦难情侣》(1947)、《麦泰洛》(1955)等,描写意大利工人运动艰难曲折的发展和青年一代的生活、爱情及反对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是战后现实主义的杰作。30年代崭露头角的作家埃利奥·维多里尼(1908~1966),把现实主义的描绘同抽象的观念结合起来,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揭示法西斯政权的本质,表现“人性”同严酷现实的冲突(《人与非人》,1945;《墨西拿的妇女》,1949)。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用写非英雄人物的手法来表现抵抗运动,或借助离奇的情节来反映现代社会里人被异化的现象,都蕴含着对人和社会命运的沉思。切扎雷·帕韦泽(1908~1950)的诗歌和小说,抒发对乡土、童年的挚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披露人在虚伪、堕落的社会里绝望的孤独,贯串着对人生归宿的痛苦的反省。

乔尔乔·巴萨尼(1916~)是一位出身犹太人家庭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抒情的笔触,描写故乡费拉拉普通人失去欢乐的生活,或叙述犹太人在战争和法西斯统治时期的苦难。西西里的有名作家朱泽培·托马齐·迪·兰佩杜萨(1896~1957)的小说《豹》(1958),通过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表现了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

意大利现代最著名的作家当推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从《冷漠的人们》(1929)到《内在生活》(1978)长达50年的创作中,比较深刻地暴露了这个阶级日益丧失理想,陷入无可挽救的思想危机,展示出西方畸形的“福利社会”里富裕的物质生活同贫困的精神生活的尖锐矛盾。莫拉维亚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某些作品又可看出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莱奥纳尔多·莎沙(1921~)擅长写社会政治小说,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罪行,对统治集团和各政治党派的行为予以抨击,在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艺术上别具一格的作家还有布扎蒂、莫兰泰。迪诺·布扎蒂(1906~1972)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通过神秘、玄妙的事件,影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的惶惑、恐惧的本能和等待不可抗拒的灾难的痛苦。女作家埃尔萨·莫兰泰(1918~)以细腻的心理分析见长,把写实同象征的手法熔于一炉,表现暴力在人的心灵上留下的深刻烙印,饱含对人的生活经历的再思索。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写工业题材的作家。奥蒂耶罗·奥蒂耶里(1924~)曾长期在垄断企业工作,他的小说、杂文写工业发展对人的摧残。维多里奥·塞雷尼(1913~)早年是隐逸派诗人,战后在皮雷利垄断集团任职,他的诗歌诉说庞大、无情的工业齿轮对人的心灵造成的创伤。

在戏剧领域,著名编剧、导演、演员爱德华多·德·菲利浦(1900~),写了许多方言喜剧,以反映那不勒斯的社会风尚为内容,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展现平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嘲讽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予以针砭。达里奥·福(1926~)是另一位有较大影响的戏剧艺术家,他摒弃正统戏剧的规范,从“即兴喜剧”汲取营养,又借鉴欧洲现代派戏剧,创作了许多政治讽刺剧,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激烈的抨击。在文艺理论领域,克罗齐和葛兰西是最有影响的人物。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是20世纪资产阶级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他从现实属于精神生活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提出“直觉即艺术”的理论。他一方面视文学艺术为人的感情的反映,指出艺术创作同政治、经济活动虽互相作用但又各自独立,强调了文学艺术的特殊的属性和规律;另一方面认为感觉先于观念、行动,提倡创作同生活分离、内容同形式分裂的“纯诗歌”,否认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和作家世界观对创作的指导作用。克罗齐在哲学、历史、美学、文学史、文艺批评方面的著作,对西方思想界和文艺理论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主要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观和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提出创立“民族与人民的文学”的口号,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同时对许多古典作家和20世纪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论述。葛兰西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问题10: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作品有哪些?

战后许多作家的成就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新现实主义相联系。瓦斯科·普拉托利尼(1913—)描写社会生活,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散文”的痕迹。《苦难情侣》(1947)、《麦泰洛》(1955)等,描写意大利工人运动艰难曲折的发展和青年一代的生活、爱情及反对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是战后现实主义的杰作。30年代崭露头角的作家埃利奥·维多里尼(1908—1966),把现实主义的描绘同抽象的观念结合起来,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揭示法西斯政权的本质,表现“人性”同严酷现实的冲突(《人与非人》,1945;《墨西拿的妇女》,1949)。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用写非英雄人物的手法来表现抵抗运动,或借助离奇的情节来反映现代社会里人被异化的现象,都蕴含着对人和社会命运的沉思。切扎雷·帕韦泽(1908—1950)的诗歌和小说,抒发对乡土、童年的挚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披露人在虚伪、堕落的社会里绝望的孤独,贯串着对人生归宿的痛苦的反省。乔尔乔·巴萨尼(1916—)是一位出身犹太人家庭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抒情的笔触,描写故乡费拉拉普通人失去欢乐的生活,或叙述犹太人在战争和法西斯统治时期的苦难。西西里的有名作家朱泽培·托马齐·迪·兰佩杜萨(1896—1957)的小说《豹》(1958),通过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表现了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意大利现代最著名的作家当推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从《冷漠的人们》(1929)到《内在生活》(1978)长达50年的创作中,比较深刻地暴露了这个阶级日益丧失理想,陷入无可挽救的思想危机,展示出西方畸形的“福利社会”里富裕的物质生活同贫困的精神生活的尖锐矛盾。莫拉维亚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某些作品又可看出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莱奥纳尔多·莎沙(1921—)擅长写社会政治小说,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罪行,对统治集团和各政治党派的行为予以抨击,在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艺术上别具一格的作家还有布扎蒂、莫兰泰。迪诺·布扎蒂(1906—1972)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通过神秘、玄妙的事件,影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的惶惑、恐惧的本能和等待不可抗拒的灾难的痛苦。女作家埃尔萨·莫兰泰(1918—)以细腻的心理分析见长,把写实同象征的手法熔于一炉,表现暴力在人的心灵上留下的深刻烙印,饱含对人的生活经历的再思索。

关于阿尔贝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