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翼体育为大家谈谈奥索里奥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奥索里奥』奥索里奥怎么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题1:南非第一场打的是谁?

墨西哥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6月11日22时(南非当地时间16时),第19届世界杯揭幕战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打响,最终东道主南非1比1战平墨西哥。上半时,墨西哥数次接近破门,阿森纳小将贝拉破门被判越位。下半场开始不久,南非中场查巴拉拉攻入本届世界杯首球,墨西哥后腰马克斯追平比分,南非前锋姆费拉第90分钟射中门柱憾失绝杀。赛后查巴拉拉当选此役最佳。

南非是第3支参加世界杯揭幕战的非洲球队,此前两支都曾爆冷击败卫冕冠军,1990年喀麦隆力擒阿根廷,2002年塞内加尔战胜法国。东道主7次参加揭幕战保持不败(5胜2平),两场平局都是0比0,而且南非已连续12场不败。第6次带队征战世界杯的佩雷拉沿用了最近两场热身的首发阵容。

墨西哥最近热身赛2比1击败意大利,即使败给英格兰和荷兰,场上也有出色表现。墨西哥也是参加揭幕战次数最多的球队,前3场全负共丢11球,第4场则是1970年主场0比0战平苏联。老将布兰科右脚伤愈,但没有进入首发,近4场热身打进3球的小将埃尔南德斯也坐在替补席上,阿吉雷选择已被西汉姆联解约的弗朗哥与枪手贝拉搭档锋线。

两队此前交锋3场,墨西哥战绩为2胜1负,最近1场是2005年金杯赛在洛杉矶1比2负南非。在世界杯上,墨西哥与非洲球队交锋未尝胜绩,分别是1978年1比3负突尼斯,2006年0比0平安哥拉。

现场温度14摄氏度,84490名球迷到场观战。赛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与南非总统祖马先后致辞。布拉特说:“世界杯来到了南非,,祝贺非洲人民,南非,我们可以在这里举行世界杯,梦想已经实现,即使曼德拉今晚不在这里,但他的精神还在足球城球场。”

祖马说:“首先,请允许我为我们的偶像传个话,他希望与我们在一起,并且在开赛前祝愿你们,但不幸的是,曼德拉的家人发生了悲剧,但他说,比赛必须开始,你们要享受比赛。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以举办这项世界上最大的赛事为荣,整个非洲都为之高兴,这就是非洲的世界杯。”随后祖马宣布世界杯开幕,并与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和双方球员握手。

开场105秒,墨西哥就险些破门!多斯桑托斯发起进攻,阿吉拉尔右路传中,门将库内出击扑球脱手,多斯桑托斯在门前7米处补射被莫科纳伸腿挡出右门柱!多斯桑托斯右侧开出角球,弗朗哥前点距门7米处甩头攻门被特瓦拉大腿垫出,姆费拉头球解围。第5分钟,表现异常活跃的多斯桑多斯切入禁区右侧传中被莫科纳破坏。

皮纳尔蹬踏马克斯,乌兹别克主裁伊尔马托夫提出口头警告。第15分钟,多斯桑托斯右侧开出角球,弗朗哥在门前7米处冲顶高出。主队直到第17分钟才首度威胁对方大门,华雷斯对特瓦拉犯规,皮纳尔在中路距门25米处主罚任意球掠过横梁。

华雷斯胸部停球时手臂触球,吃到本届世界杯首张黄牌。第19分钟,墨西哥打出反击,多斯桑托斯右肋突破斜插中路,在禁区弧顶左脚抽出弧线球偏出左门柱!第23分钟,姆费拉右路小角度大力抽出地滚球被佩雷斯倒地没收。

多斯桑托斯左肋带球疾进,迪哈施瓦背后将其撞倒吃到黄牌,马克斯在门前27米处主罚任意球高出。第32分钟,墨西哥又打出惯常套路,贝拉右路回带突然搓出过顶球到禁区,弗朗哥前点胸部停球,在门前8米处右脚凌空勾射被门将库内右手击出!

墨西哥第38分钟进球被判无效,贝拉中路反击分球被挡,但多斯桑托斯禁区左侧再次得球斜射被库马洛膝盖挡出底线,托拉多左侧开出角球,前门柱队友头球摆渡,后点无人看防的贝拉胸部停球左脚推过门线,但被判越位在先,进球无效(点击观看相关视频)。虽然贝拉提出抗议,但慢镜显示,南非一名后卫站在球门线上,但门将库内已出击到贝拉前面,因此越位判罚正确。第41分钟,多斯桑托斯右侧开出任意球,弗朗哥在门前8米处大力头球高出。第45分钟,莫迪塞左侧开出角球,迪哈施瓦后点头球偏出。

易边后,佩雷拉撤下左路防守吃力的特瓦拉,换上在以色列踢球的马西莱拉。南非第54分钟打破僵局!后场断球经过小组配合后,莫迪塞中场精准长距离直塞左侧防线身后,查巴拉拉趟入禁区左侧距门13米处左脚大力抽射挂远端顶角(点击观看进球视频),1比0!这是查巴拉拉50场国家队比赛第7球。

阿吉雷随即用瓜尔达多换下阿吉拉尔,托拉多对迪哈施瓦犯规,被黄牌警告。第60分钟,多斯桑托斯右路晃过后卫切入禁区,在门前14米处左脚小角度抽射被库内飞身托出近门柱!第62分钟,华雷斯禁区前沿接到角球射门偏出。第66分钟,莫迪塞突破防守直传,皮纳尔左侧禁区弧顶射门被后卫挡到右侧,莫迪塞在门前8米处凌空垫射偏出近门柱!

第3次参加世界杯的布兰科换下贝拉,他也以37岁5个月成为墨西哥历史上最年长的世界杯出场队员。第70分钟,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防守失位,莫迪塞在门前9米处倒地扫射被佩雷斯封出!莫迪塞投诉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犯规,但主裁判伊尔马托夫不予理会。马西莱拉铲倒华雷斯,被黄牌警告。曼联新援埃尔南德斯换下弗朗哥,墨西哥用完了换人名额,埃尔南德斯的父亲和祖父分别参加过1986年和1954年世界杯。

墨西哥第77分钟追平比分!华雷斯左侧开出战术角球,与替补瓜尔达多连续倒脚,瓜尔达多肋部左脚斜传越过莫科纳头顶,马克斯后点右脚停球,在小禁区角上右脚外脚背抽射近角得分(点击观看进球视频),1比1。这是他92场国家队比赛第11球,也是他在世界杯上打进的第2球,上粒进球是在2006年1比2负于阿根廷比赛中。

佩雷拉不甘心平局,用前锋帕克替下皮纳尔。第88分钟,布兰科右路左脚起球,埃尔南德斯后点距门8米处头球高出。南非第90分钟险些上演绝杀,门将库内大脚长传,姆费拉从两名后卫夹防杀出突入禁区左侧,在门前7米处倒地左脚小角度推射击中近门柱(点击观看相关视频)!双方最终1比1战平。

南非(4-4-1-1):16-库内/2-加夸,20-库马洛,4-莫科纳(C),15-特瓦拉(46'3-马西莱拉)/11-莫迪塞,12-莱乔洛尼亚内,13-迪哈施瓦,8-查巴拉拉/10-皮纳尔(83'17-帕克)/9-姆费拉。

墨西哥(4-3-3):1-奥斯卡-佩雷斯/12-阿吉拉尔(55'18-瓜尔达多),5-奥索里奥,2-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3-萨尔西多/16-华雷斯,4-马克斯,6-托拉多(C)/17-乔瓦尼-多斯桑托斯,9-弗朗哥(73'14-埃尔南德斯),11-贝拉(69'10-布兰科)。

问题2:墨西哥教练为什么嘲讽内马尔?

人红就是是非多啊,巴西球星内马尔2日再惹争议,在与墨西哥队的比赛中他被对方球员轻踩了一下后,就地打滚做“痛不欲生状”,赛后,墨西哥教练奥索里奥怒斥他是“小丑”。那么下面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在与墨西哥队的世界杯1/8决赛进行到第70分钟时,内马尔在左路拿球时因为墨西哥球员拉云的干扰连人带球滚出界外。拉云因为当时一球落后,着急尽快拿球恢复比赛。不过内马尔抱着球不给,试图拖延时间。在拉云准备强行拿球时,一只脚看似无意地轻踩了内马尔一下,没想到内马尔就势满地打滚,显得痛不可言。

裁判赶到现场后,内马尔还在地上打滚。裁判不敢怠慢,只能急忙联系场外的视频助理裁判(VAR)求助。一些巴西球员趁机上前,希望裁判严惩拉云。不过,事后视频回放显示:拉云上前去内马尔手里拿球,但踩到倒在地上的内马尔时脚下并没有发力,且有躲避的意图。

裁判最终作出判罚,示意比赛继续,并拒绝给拉云任何红、黄牌的惩戒。同时,裁判还口头对内马尔表示警告,要求他尽快重新投入比赛。

见无法让盯防自己的对手吃到红牌被罚下,内马尔很快又重新生龙活虎地投入了比赛。在第88分钟,他在左路突破后横传门前,助攻队友菲尔米诺打入锁定胜局的一球。

赛后,奥索里奥表示,裁判们让比赛被耽误了那么长的时间,简直是“让人羞愧”。内马尔在倒地后的“表演”也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奥索里奥抱怨说,内马尔横生事端,中断了墨西哥试图扳平比分的攻势。

“当时我们已经控制了比赛,不过在我看来因为那么一个球员而被耽误了将近4分钟那么长的时间,实在让人羞愧。”奥索里奥说,“即便小孩子踢球也不会那样。这应该是一场男人的比赛,而非那么多小丑的表演。”他还批评了当值的裁判,认为他偏向强队,浪费时间。

不过,赛后当选本场最佳球员的内马尔依然为自己辩解:“他确实踩了我,那是不公平的,你们不能那样指责我。他们说了那么多,但还是被淘汰回家了。”

这已经不是内马尔在本届世界杯上首次被对手甚至队友嘲弄和批评。在对瑞士队的比赛中,他就因为多次满地打滚而被嘲笑。在对阵哥斯达黎加生死战的最后阶段于超出比分的他甚至咒骂自己的队友蒂亚戈·席尔瓦。

问题3:雷耶斯因何退出世界杯?

墨西哥一个月连损两铁卫, 雷耶斯因伤退出世界杯。

世界杯开赛在即,墨西哥却连续失去两名后卫,这让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备受打击。据GOAL网站报道,墨西哥25岁铁卫迭戈-雷耶斯身体未恢复,他也因此失去了征战世界杯的机会。

其实,雷耶斯一直饱受伤病的困扰。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刚开始限定他在6月3日,对阵苏格兰的热身赛前恢复好身体,但他未能达标。恢复日期一再延后,主帅又限定他在6月10日,球队最后一场热身赛前恢复好。但非常可惜,雷耶斯的身体还是没有完全恢复,他只能退出世界杯。

虽然墨西哥队也知道雷耶斯能在世界杯上场的可能性很小,但这仍然给球队一个很大的打击。虽然墨西哥在上场热身赛中2-0战胜丹麦,但比赛的胜利并不能给球队带来多少士气。对于墨西哥队来说,雷耶斯和阿劳霍不得不因伤退赛让这一个月变得尤为压抑。

雷耶斯是一个技术全面的球员,虽然他并不擅长扮演球队防守型中场,但在身体素质方面,他可能是墨西哥队的最佳选择。至少对于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来说,雷耶斯是球队后防线上的最佳人选,他也是全墨西哥最好的中后卫之一,他对于奥索里奥来说非常重要。

阿劳霍受伤后,墨西哥后防线上的选择是个大问题,埃克托-莫雷诺是个拥有多年欧战经验的顶尖球员。萨尔塞多也是这样,但他可能会被放到右边。乌戈-阿亚拉在墨西哥国内联赛表现出色,是个优秀的中后卫。马克斯也是后防线上的选择之一,但他可能缺少球队后防线上所需的灵活性。

虽然雷耶斯不是小豌豆埃尔南德斯这样的墨西哥当家球星,也不是瓜尔达多和马克斯这样的球队老将,但雷耶斯能胜任球场上多个位置的能力可以让他成为墨西哥顶尖球员的前十。虽然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他在世界杯前很难完全康复,但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还是坚持了很长时间,球队不想放弃他,奥索里奥非常欣赏雷耶斯。这对雷耶斯来说也是巨大打击,他本来可以再次踏上世界杯的战场。要知道,他今年只有25岁。

“我做出的这个决定让我感到无比伤心,它甚至都伤害到了我的灵魂。但这个决定对于我的队友来说是好的。我不确定我能否在短时间内恢复好我的身体,所以我需要做出决定。主教练奥索里奥说,我不能征战世界杯了,我不再是23人中的一员了。”雷耶斯在一份声明中写道。“除了希望埃里克-古铁雷斯能有个顺利的世界杯之旅外,我还希望我的队友们和教练组能有个好运气。我很感谢他们在过去几天给予我的无条件支持,现在球队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情了,我希望他们可以创造历史,墨西哥队有这份能力,团结的球队可以成就大事。”

墨西哥官方宣布,埃里克-古铁雷斯将接替雷耶斯参加世界杯。今年20岁的埃里克和雷耶斯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可以胜任球队中后卫和防守型中场的角色,两者都在美国大联盟内踢球。阿尔瓦雷斯作为右后卫在金杯赛中表现不俗,如果他能在世界杯期间得到首发,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虽然有不少优秀的后防球员,但奥索里奥可能还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个月内连损两铁卫,奥索里奥需要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克服这个难题。

来源;搜狐体育讯

问题4:还有哪些其他现代兵器

坦克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简史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生产了Ⅰ型坦克(图2),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图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发展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现代坦克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现状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核动力潜艇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其中导弹核潜艇因其往往携带潜射核弹头洲际导弹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它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之后,美国宣布以后将不在制造常规动力潜艇。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战备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巡航潜地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58年首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编辑本段]我国核潜艇现状

[编辑本段]091型攻击核潜艇

“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依次称呼为长征1-5号)。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 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后几艘下水时间依次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汉级核潜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

布置: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编辑本段]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92,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失败,1988年第二次发射才成功。数量可能在1到3艘,舷号均为406。

[编辑本段]093型攻击核潜艇

2007年7月下旬,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举办了庆祝建军80周年的展览,093型核潜艇的模型和一些不甚清楚的图片在展出活动中亮相。

据报道,第一艘093型核潜艇于2002年12月下水,2006年年底加入海军服役。第2艘是于2003年年底下水的。

[编辑本段]新闻扩展

[编辑本段]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号称是“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飞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鱼雷中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导致该艇沉没,核潜艇上所载的118名海军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该事件没有造成海洋核污染。后来的研究发现艇内大多数人死于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船尾还幸存了三天左右,他们死于过氧化钾引起的火灾。最后,一支英国与荷兰组成的营救队打捞了库尔斯克号。逝世118人中所有人的遗体被发现,其中三具无法辨认。

13日晚7时至14日凌晨5时,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美国国防部长及白宫高层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潜艇官兵的亲朋好友也被告知“做好最坏的准备”。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且人艇安好,但整个事件仍然扑朔迷离。

[编辑本段]美国核潜艇现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也就是说,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当时的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美国--全面开花

☆ 攻击型核潜艇

在“鹦鹉螺”和“海狼”等试验型核潜艇之后,美国攻击核潜艇共发展了六代。“鳐鱼”级为第一代,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该级艇长81.5米,宽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吨,采用S3W/S4W核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水下最大航速19节,最大潜深200米,人员编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鱼雷发射管。

“鲣鱼”级属于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间共建造了5艘。该级艇是世界上首级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该级艇长76.7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吨,最大潜深200米,采用1座S5W核反应堆和2台蒸汽轮机,单轴,最大功率1.5万马力,水下最高航速30节,该级艇为以后的高航速核潜艇提供了实践经验。此外,该级艇第一次加装了围壳舵,并采用单、双壳体结合的结构。它的武器为6具鱼雷发射管,发射MK48鱼雷。

“长尾鲨”级属于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2艘,它使美国攻击核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级艇长84.9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吨,动力装置与“鲣鱼”级相同,单轴,水下最高航速30节,人员编制127人。该级艇首次采用了HY-80高强度钢,使其最大潜深增至300米。在推进系统方面,它首次采用了主、辅和应急三套装置。其鱼雷发射管减至4具,并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水声设备。

“鲟鱼”级是第四代,于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该级艇长92.1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4960吨,动力装置与“长尾鲨”级相同,水下最大航速30节,极限潜深可达500米,人员编制107人。该级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可以在北冰洋冰层下活动。艇上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和MK48鱼雷,电子/水声装备有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航声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进入70年代,美国海军在核潜艇的“安静”和“高速”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了“科普斯科姆”级和著名的“洛杉矶”级两个级别。前者只建造了一艘,是美国核潜艇“安静化”的试验艇。该艇长113.3米,宽9.7米,水下排水量6480吨,水下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480米。为了大幅度降低噪音,艇上只装有1座S5WA压水堆,并且用涡轮电力推进代替了蒸汽涡轮机,这使其航速较低,但安静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问题5:乌拉圭VS墨西哥

实力相当。

墨西哥有布兰科,马科斯这些老将压阵。

乌拉圭也有弗兰这些名将。

出线形势

两队如果战平将双双出线,乌拉圭第一、墨西哥第二,但考虑到B组第一很可能是阿根廷,两队有可能为了第一大打出手。两队谁赢球就是小组第一,输球的那方要看南非vs法国的结果,如果南非平法国那墨西哥VS乌拉圭输球一方也能出线,如果南非和法国分出胜负将和输球一方比较净胜球。

若加上两队出线形势,应该是以和为贵。

问题6:法国vs墨西哥比分预测

法国VS墨西哥

谁赢谁上岸

背景 墨西哥从未胜法国

法国队将在明天凌晨次战墨西哥队,从历史交手纪录来看,法国队6战5胜1平,且拥有15个进球,占据绝对优势。由于A组目前四支球队都同积1分,出线形势异常复杂,因此,本场比赛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死战,谁赢球谁就能在小组出线之争上占据主动。

动态 法国队兵谏成功

亨利马卢达携手回归

对阵墨西哥赛前,由于队内大牌的兵谏,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正在酝酿“前场大挪移”,据内部消息,首战主力戈武和古尔库夫发挥不佳本场将退位,马卢达和亨利重新回到首发,与里贝里和阿内尔卡组合:里贝里接过古尔库夫的前腰位置,在他左右分别是马卢达和阿内尔卡,两名后腰是防守能力很强的图拉朗和迪亚比,中锋将属于法国队进球纪录保持者亨利。让亨利、阿内尔卡和里贝里同时登场,自3月3日与西班牙的友谊赛后,多梅内克就没有出过这样的牌,这一次,多梅内克再次向老将屈服,不知双方最终能否达到双赢的结果?伤病方面,主力中卫加拉旧伤复发,假若加拉不能出场,法国队的后防将经受考验。墨西哥队主帅阿吉雷并不打算在本场比赛改变一贯的风格,表示仍将坚持使用三前锋战术。

声音 初生贝拉不怕虎

面对南美劲旅,法国主帅多梅内克为弟子们送上了自己的忠告:“要想速战速决,就必须打破墨西哥队脚下的‘垄断’,墨西哥队只要打出,垄断了足球,任何一支强队都拿它无可奈何。因此要想摆脱被动的局面,就必须打破这种垄断。”墨西哥将士对本场比赛依旧信心十足,阿森纳队小将贝拉表示:“萨尼亚、克利里都是我的大哥,我知道他们是强队,但法国已经不如以前了,在我看来,墨西哥实际上更为强大,看着吧,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并最终实现小组出线。”

反应 亨阿组合备受期待

法国《晚邮报》预测这场比赛时说:“在这一场谁赢谁上岸的比赛中,相信两队会拿出全部本钱放手一搏。而时隔多年之后,球迷们将再度看到阿内尔卡和亨利同时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这对老将是否能够在马卢达和里贝里等人的助攻下为高卢军队摧城拔寨,绝对值得一看。”

预计双方首发阵容

墨西哥(4-3-3)

门将:佩雷斯1

后卫:阿吉拉尔12 奥索里奥5

罗德里格斯2 萨尔西多3

中场:华雷斯16 马克斯4

托拉多6

前锋:多斯桑托斯17 弗朗哥9

贝拉11

法国(4-2-3-1)

门将:洛里斯1;

后卫:萨尼亚2 加拉斯5

阿比达尔3 埃弗拉13

中场:迪亚比19 图拉朗14

阿内尔卡21 里贝里7

马卢达15

前锋:亨利12

问题7:关于圣马丁的生平是怎么样的?

圣马丁出生于1778年,卒于1850年,诞生在阿根廷。1786年随父母迁至西班牙,入马德里贵族学校学习。1789年开始在西班牙军队中学习,当过步兵、骑兵和海军;曾随军转战北非、法国和葡萄牙,参加过1796年英西海战和1808年开始的西班牙人民抗法战争,由一名士官晋升为中校指挥官。1808年加入以解放美洲为宗旨的秘密组织“劳塔罗社”。1811年脱离西班牙军队,回阿根廷投身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战争。1813年,奉命转赴图库曼,接任北方军司令。他根据敌对双方特点制定了解放南美洲的新战略方案,变北上为西进,即停止进攻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统治堡垒秘鲁。改由阿根廷西部越过安第斯山脉,先解放智利,然后再从海上进攻秘鲁。他的主张得到了阿根廷政府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1814年8月,受命赴库约省任省长,组织“安第斯山军”。1817年中旬,率军攀越安第斯山脉,攻进智利。

圣马丁率领由4000多人组成的安第斯山军,分别通过四道相隔甚远的隘路前进,最后终于通过了安第斯山。智利保王军听说圣马丁的军队从安第斯山多路进入智利,皆胆战心惊。他们企图在圣地亚哥附近阻止安第斯山军,但为时已晚。

被击溃的智利保王军,在智利中部各地秘密流窜,并在南部康塞普西翁附近重新集结。沃伊金斯遂指挥军队将智利保王军残余包围起来。西班牙的秘鲁保王军决定重新征服智利,于1817年12月9日派遣一支远征军,增援被包围的智利保王军。西班牙人的意图是击败沃伊金斯,然后把陆军主力经海路运往瓦尔帕来索,引诱圣马丁南下增援沃伊金斯,接着一举进入没有防御的圣地亚哥;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从海上撤退。

圣马丁从他派往利马的情报人员那里得知敌人这一意图,便提前进行了军事部署:一面派兵支援沃伊金斯,一面准备在瓦尔帕来索或圣地亚哥以南制止敌人的进攻。1818年2月12日,正值查卡武科之战一周年,圣马丁在政治上争取主动,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根据敌我情况,他决定采取避敌锐气,以守为攻的战术,诱使敌军司令奥索里奥进入内地,在爱国军能施展其骑兵优势的地方与敌决战。3月19日,奥索里奥于坎查拉亚达发动了一次夜袭,爱国军失利。圣马丁指挥军队有计划地退却,于4月初撤至圣地亚哥南侧的迈普平原列阵以待,奥索里奥于4月4日夜在爱国军南侧列阵,左翼部署了骑兵,但没有纵深和预备队。

4月5日晨,圣马丁策马阵前,观察敌人的部署情况,他满怀信心地说:“奥索里奥比我想像的还要愚蠢,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了!”上午十一时,爱国军突然以猛烈的炮火准确地袭击了敌人,获得大胜。迈普战役的胜利,使智利获得完全解放,进一步巩固阿根廷的独立,在军事上为圣马丁大陆战略计划的最后实现扫清了道路。

圣马丁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策略使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备受世人推崇。

奥索里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奥索里奥怎么打、奥索里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